《人民日报》点赞《歌手·当打之年》:“云歌唱

摘 要

  湖南卫视《歌手·当打之年》开播以来,用至情歌唱与至真情怀,为观众奉上了数不尽的视听情感盛宴。开播至今,节目蝉联同时段收视第一,展现出八年王牌音综IP的“当打之力”。除

湖南卫视《歌手·当打之年》开播以来,用至情歌唱与至真情怀,为观众奉上了数不尽的视听情感盛宴。开播至今,节目蝉联同时段收视第一,展现出八年王牌音综IP的“当打之力”。除此之外,节目借歌唱呼应时代的创新之举也收获了各界好评,在这个全民携手共盼春归的特殊时期,《歌手·当打之年》力破万难,开创大型音乐季播节目的“云录制”先河,如约歌唱的背后,是电视匠人的创新魄力与当打能量。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撰写的评论文章,肯定了“云录制”的创新举措,给观众带来新奇感和满足感,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凝心聚力,文中更是力赞《歌手·当打之年》在特殊时期给抗疫生活传送情感滋养,给观众带来精神振奋。

用“云录制”破局

电视湘军的当打之举

作为一档国内标杆级的音乐节目,《歌手》每年开春如约回归,不仅成为深植于观众心中的收视习惯,更是一份属于国民的集体记忆,而在今年,这份如约歌唱的背后被赋予了更多深远的意义和寄望。《歌手·当打之年》将新生代歌手推上舞台,借以探讨华语乐坛未来的走向,这本就是站在往季基石上的眺望与探索。而在疫情期间,节目更是应时而变,用“云录制”的创新制作形式,让五地歌手在云端同歌唱,共抒情,营造出“天涯共此时”的胜景,而在“云录制”的执行中,本季节目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奇袭赛制也并未受影响,节目组用隔空竞演、线上大众评审投票的方式力破万难,保证了《歌手·当打之年》的创新赛制逻辑,最大程度上让节目的观感不打折扣。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大众听审团所有真实的共情反应依旧被如实记录,音乐带来的交流与回应,在当下依旧炽烈真挚。

图:《歌手·当打之年》云录制

特殊时期下,“云录制”的本质是电视媒体对新兴媒体技术手段的创造性开发和高品质运用,《歌手·当打之年》用敢为人先的开拓之举,探索出了电视节目台网联动的又一品牌结合形式。正如《人民日报》在文中所说:“歌手与观众、观众与观众形成了‘云在场体验’等新的电视艺术氛围,既确保节目品牌生命力的延续,也为观众营造出新的审美体验,体现了荧屏内外的双赢效应。”

图:线上大众听审团

优秀音乐作品频现

文艺与时代同步伐

除了技术手段的创新支持,《歌手·当打之年》的云录制创新之举并未让内容“打折扣”,相反,在“云端歌唱”的几期节目中,歌手用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诚意,带来了众多书写时代、直抵人心的优质作品。首轮“云竞演”,远在日本的MISIA米希亚就用一首《向着明天》送来跨越国界的人文关怀,她用充满力量感的歌唱,呼唤着春天早日归来,在富士山下的演出现场,MISIA米希亚亮起万支蜡烛,烛火摇曳间的一句“一起加油”更是饱含着朴素的祈愿。往季《歌手》用音乐架起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桥梁,走到第八年,《歌手·当打之年》则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般的大情怀。除此之外,“创作”的能量也无限涌现,湖北籍歌手华晨宇将自己为疫情创作的原创公益单曲《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首唱献给了《歌手·当打之年》的舞台,在音乐结尾,一段来自烟火日常的嘈杂人声就代表着当下我们对往日静好岁月的期盼,无论歌手身在何地,“云录制”用这份隔山隔海的同唱,让心心相印的共情氛围得以烘托,用音乐释放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而这也正是“云录制”节目的根本价值——给抗疫生活传送情感滋养,给观众带来精神振奋。

图:MISIA米希亚图:华晨宇

歌唱若脱离生活,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歌手·当打之年》的歌唱从时代中来,真正做到了与时代与大众心理同频共振,广泛触达公众,充分发挥出了文艺的社会功能,“云录制”的生命力也正来源于此,正如《人民日报》文中所说:“只有在形式创新的同时,在内容创新上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才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为文艺史、也为时代留下可以时时回看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云端歌唱仍在继续,而春天也一定会在歌唱中归来。《歌手·当打之年》用一份坚守和初心,继续真情歌唱,继续如约守候。每周五晚20:10,《歌手·当打之年》用音乐,等春来。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