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回顾过去,曾经的一幕幕仿佛都能回忆起来。不过有的记忆深刻,回忆比较清晰,有的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并不能很清楚的回想起来。
但提起校园时光,不少人都能记起曾经一起翻墙的死党;前桌头发很长还很好闻的女同学;以及班里最闹腾也是让大家最记忆深刻的“风云人物”。
这些人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一同生活的时间很长,另一方面,是他们有自己固有的状态。
这些状态在生活中逐渐组成了一个人特有的个性。
即便很多年都不联系了,依旧会在回忆的长河里熠熠闪光,多少年都磨灭不了。
但是,近日天津一个学生表现出的歇斯底里的状态,却让人十分担忧。
歇斯底里的孩子
这天,在天津市的大马路上,几名拉拉扯扯的学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走近一点就能听到一个伴随着哭泣的沙哑的怒吼声:“没有人为了我!”
当大家凑近,才发现发出声音的是一名男学生。“他们这是为了自己活的更好!”
男孩用青春期特有的沙哑声音说出的话,让在场不少家长湿润了眼睛:“他们在关心我,那他们就不会来安慰我?”
一旁同行的同学虽然不断安慰,但明显钻进牛角尖的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还因一时激动,跑到了机动车道上,想要“自我了断”。
幸运的是,旁边的同学很快将他拉了回去,一边控制着他不去做危险的事情,一边群策群力劝解他。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其实这样的矛盾在不少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一直是长期存在的。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维,即便是到了现在,还是有不少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将自己曾今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或是觉得自己当年的学习生涯充满遗憾,希望孩子能多努力,改变自己一家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情感寄托原本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人都会有梦想,将一个梦想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也是常有的事。
但在传递梦想之前,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不是受我们控制的,而是会有自己的独立生活,会拥有自己的梦想的。
孩子的天性
有的孩子天性比较温柔,会自己包容这种矛盾。
一边觉得自己不孝顺,不听家长的话,一边又忍不住自己的天性,想朝自己的梦想努力。
时间长了,心理自然会因此郁结。
要么终有一天彻底爆发,在家人的逼迫和自己的天性中间两相为难,最终与这其中的某一方彻底割裂,从此后悔一生。要么终其一生都摇摆不定,碌碌无为。
也有的孩子比较外向,第一时间就会反抗,试图脱离这种框架,但因为人微言轻,并不会被家长在乎。时间长了,同样会造成心理伤害。
要么和家里决裂,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后悔不迭;要么在多次和家里的“斗智斗勇”后依旧败落,一边悄咪咪自己努力,一边“表里不一”,表面上装装样子,最终两方面都做不到最好。
一点建议
其实看到这里也能明白,这种情况,最根本的不是逼迫,而是平等的商量。
我们都知道,孩子各有各的优点,并不是只有学习这一条出路。
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为了孩子好,但为孩子好有个前提,首先你的孩子还得在!
万一逼急了,少年心性,真的发生什么危险,那家长后悔也就迟了。
以前听过一句话:有的孩子是花,花期到了就会开花;有的孩子是树,你再怎么要求,他也不会开出漂亮的小花,但是他会成长为一个有用的栋梁。
话尽于此,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