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导语
最近被一则消息所吸引,由港媒爆料马思纯因焦虑症出国进行治疗,后又被她的后援会所辟谣。可是无论如何,就像马思纯曾在《看我的生活》节目中曾表示,自己服用的药物是控制情绪的,如果不吃身体就会出现僵硬甚至呼吸困难。
看到这里,作为心理学爱好者的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竟然想用三个字母来形容我的感触——OMG!回归正题,以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站在马思纯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感触,我是理解她的。接下来,就从科学的角度,带你走进马思纯的焦虑世界。
![](/uploads/allimg/200715/014F26464-0.gif)
02焦虑本无错
达尔文曾说:“情绪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最大的作用在于帮助人类来适应大自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之一。”
焦虑,作为情绪的一个分支,就焦虑本身而言,其实并无好与坏的区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情绪多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可是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出发,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表现。
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就生物界的情绪表现就存在几百种,焦虑也就是其中之一而已。可是,从我们人类的角度出发,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存在是,它使得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警惕状态,以应对外界百变的状态。
总的来说,只要焦虑后面不加上“症”字时,只作为一种情绪的存在,它就是一个良性的情绪存在,优点是时刻提醒我们外界在变化,自身要警惕;缺点是,使得我们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而已;这也正是焦虑本无错的观点。
![](https://pics2.baidu.com/feed/f703738da977391297c285684f997e1e377ae25e.jpeg)
03带你走近“焦虑症”
与焦虑情绪唯一不同的是,在后面加上一个“症”字时,也就代表了它作为一种病理的状态存在,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其他自然界的动物来说,都将不是一个好的一面而存在。
一、什么是焦虑症
根据Wikipedia百科的描述,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明显感觉焦虑和恐惧感的一种精神疾病。
焦虑是对未来事件的担心,恐惧则是对当前事件的反应,这些感觉可能会导致身体症状,如心跳过速和颤抖。
二、焦虑症有哪些类型
焦虑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焦虑症患者本身的症状原因来区分的,一般分为: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症);2、急性焦虑(特异性恐惧症);3、恐怖症(社交恐惧症、分离焦虑症、广场焦虑症、选择性缄默症等);
![](https://pics5.baidu.com/feed/08f790529822720e2d9ba7aacd4bf240f31fab94.jpeg)
三、如何对焦虑症进行诊断
1、生化指标
尽管在临床上,并不能通过单一一项或者某几项生化指标去定性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着焦虑症的倾向,但是根据大量的样本研究中,其中皮质醇与甲状腺激素两项指标异常升高,是焦虑症患者的生化主要表现;
但是,单一通过这两项生化指标异常升高,并不能作为定性为焦虑症的唯一依据;
2、自我定性
自我判定的基础,要遵循诚实、客观、第一感官的判定作为主要依据,也是目前对焦虑症进行定性判定的主要标准。其中,这项判定包含了焦虑情绪体验、躯体运动性不安与自主神经失调反应这两项。
判定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
Tips(重要提示):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再强调一遍,自我定性的基础,就在于诚实、客观、第一感官的判定基础。
通俗易懂的讲,有这项症状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哪怕有一点点,在科学上也是有的表现;其次,对于模棱两可的问题,要遵循自身的第一感官表现回答,也就是脑海里第一个迸发出来的答案。
如果需要这2个量表进行自测,可以进行私信索取。
![](https://pics5.baidu.com/feed/023b5bb5c9ea15ce2ab045d80280c2f53b87b208.jpeg)
04为什么人们会患上焦虑症呢?
一、神经传递质假说——5—羟色胺(5-HT)
5—HT,广泛的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缝核、海马以及边缘系统中,简单的去理解,就是大脑中哪有焦虑的出现,哪就能看到5—HT的身影,这种物质也就是可以中和并抵消焦虑情绪的中合体。
再形容的简单一些,5—HT就像一碗清水,焦虑情绪就是盐放太多的一锅汤。
第一个人抵抗焦虑情绪的能力强,就不加这碗水或少加一些;第二个人抵抗焦虑情绪的能力一般,就加了半碗水;第三个人抵抗焦虑的能力弱,就加了一碗水。总而言之,只要能平衡焦虑情绪与紧张感,5—HT与其受体就能达到平衡状态;
近些年的相关科学研究证明:神经传递质假说得到了很多研究证实,5—HT是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我们人类心境调节的机制中,当我们体内5—HT水平降低,会引发抑郁症的出现;当我们体内5—HT水平上升,会引发躁狂症的出现。
![](https://pics7.baidu.com/feed/960a304e251f95ca2ec1ac267f978738660952f5.jpeg)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假说——塔罗牌效应
理论观点:
当我们面对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危险刺激时,中性刺激也会一同变成危险性的标志。通过我们本能的反应,自然回避了这些危险,从而缓解了焦虑,久而久之,遇到刺激时就会判定为危险刺激,也就本能的选择回避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最终,也就像塔罗牌一样,最后一张牌倒掉的那一刻,也正是别无选择之时;
通俗的讲:
焦虑症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时,最初的机体症状是心跳加快与紧张感,那么患者本身当不知道自身有着焦虑症的时候,就会认定是自己有了其他的身体疾病,从而导致的心跳加快或者紧张感。
虽然在一段时间之后,症状慢慢消失,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情绪越发严重,就会对身边更多的刺激产生敏感性,最终陷入一种死循环——越敏感——越焦虑——更敏感——更焦虑的过程;
![](/uploads/allimg/200715/014F24F2-5.gif)
三、认知心理学派的假说——高估评定
举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蹦极。这是一项带有挑战性并非常刺激的极限运动,存在危险性是必然的,当然这是焦虑症患者与非焦虑症患者的共同认知。下面用递进的关系来表述认知心理的高估评定假说:(A:代表正常人 B:代表焦虑症患者)
A:蹦极有风险,要做好安全措施,应该没问题;B:蹦极有风险,即便做好了安全措施,跳下去的那一刻,绳子会不会断;A:绳子即便会断,下面也是有水的,可以缓冲身体,也会有安全员营救的;B:绳子断了,即便掉到了水中,我又不会游泳,万一营救不及时,那岂不是……;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认知总会带有一丝“杠精”的色彩,不过这并不能怪他们的认知心理,而是他们在客观危险的基础上,总喜欢将自认为的危险系数强加在客观存在的危险系数上,也就是在危险的头上加了一个“(平方)”的概念;
这种非理性的认知心理,会逐步加强了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想法。
![](https://pics4.baidu.com/feed/54fbb2fb43166d22ef5dca92f0a3f1f19052d212.jpeg)
05目前有哪些主流的治疗手段
一、心病心治——心理疗法
对于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来说,心病心治的疗效如何,关键在于对心理医生的信任程度。因为,心理医生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主要依靠的是心理学知识与医学知识,再加上有效的沟通桥梁。所以说,信任是沟通的桥梁,也是心病心治的基础。
就目前主流的心理疗法包含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认知重建
2、暴露疗法;
3、放松训练;
![](https://pics4.baidu.com/feed/32fa828ba61ea8d337b87acf228ac848271f58ee.jpeg)
二、运动疗法
根据国内心理学家李桂华的观点:有氧运动,是可以作为治疗焦虑症的一种有效手段。
究其原理,也是经得起推敲的,其实就是运动是加快我们体内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在加快血液循环的基础上,会增加体内汗水的排出,同时也会增加体内多巴胺的分泌。
听说过多巴胺的朋友都有所了解,多巴胺被誉为“快乐元素”,运动是一种既健康又环保换取多巴胺的方式。相对于黑巧克力与吃香蕉,运动的确算得上健康与环保了;
在多巴胺的分泌基础上,与5—HT的效果相同,也会中和掉由焦虑情绪带来的紧张感,从而达到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
另外,运动选择在室外进行,更能使得焦虑症患者增加社交的机会,从而对社交恐惧症的患者有着很好的“自我暴露”机会,这种自我暴露在心理疗法中,也是得到了科学的证实,可行且可靠的一种疗法。
![](https://pics4.baidu.com/feed/b999a9014c086e066b95f1e4b48883f20bd1cbec.jpeg)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存在的一种疗法,也是配合心理疗法使用的。从类别上讲,主要分为抗焦虑与抗抑郁两个大类。
在此不主张自主选择,建议咨询精神科医生或有资质的心理医生再做判定服用。
四、饮食选择
现代大量科学表明,维生素B6、B12、维生素C、叶酸、镁、锌等物质的缺乏,都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以及体内5—HT的缺乏。所以在饮食上,推崇的饮食方式是地中海饮食:
1、以橄榄油为主的食用油;2、低脂的膳食,每日摄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比的25%~35%左右,饱和脂肪占到7%;3、以植物性食物膳食为主,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类麦片、坚果(开心果、杏仁等;)4、每天食用少量的酸奶与奶酪制品或者牛奶;5、每周食用少量的鱼肉、禽肉、蛋类;6、每月只食用少量的新鲜红肉;
![](https://pics5.baidu.com/feed/cc11728b4710b9122610efcd757d0405934522b3.jpeg)
06结语
面对身边的每一位焦虑症、抑郁症或是有心理障碍的人们,要保持一种同情心去看待,切勿使用“井底之蛙”式的矫情、另类等偏见性观点去看待。
尽管目前的科学研究还不能透彻的发觉焦虑症与抑郁症是由心理还是生理机制导致的,不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只要我们怀揣一颗敬畏科学的心态,就能早日战胜每一种心理障碍。
我是明理记,一个心理学界的干货挖掘机,关注我会让你从心底深处理清思路,得到更多!
#马思纯吃药控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