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络上疯传一段让人心疼的视频,视频的主角是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从窗外可以看到,妈妈正在打孩子,孩子被打倒在地之后,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又被打倒,短短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小女孩被打倒在地9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uploads/allimg/200713/210QM442-0.gif)
后来经过记着的调查了解,这位妈妈这样暴打孩子的原因竟然是小女孩不好好吃饭,这样教训一下,她就会好好吃了。这位母亲甚至有些理直气壮地这么认为着。可是,这样的虐打孩子,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大小事务包括带孩子都是妈妈一手承当的。
这个小女孩才三岁,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邀宠的年纪,应该是全家人的小心肝、小宝贝。而且孩子偶尔不爱吃饭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要做的,是用食物的美味性或是多样性来引起孩子进食的兴趣,是万万不可以用如此偏激的方式来警告孩子。
![](https://pics4.baidu.com/feed/48540923dd54564e83f272dd4a336a84d3584fb7.jpeg)
诚然,我们能理解妈妈一个人要操劳这么多事物导致情绪压抑、烦躁,所以在发现孩子"不懂事"的行为事,好像一切都有了宣泄口,就对孩子动手了。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比自己弱小或是地位低的对象发泄负面情绪,而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描绘的是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或者嫁接。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为父亲在工作时被老板批评,回家时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就把他臭骂了一顿。孩子很是愤怒,看见路边的猫便狠狠地踹了一脚。猫窜到街中间,一辆卡车为避让这只猫,急打方向盘,却把在路边的孩子给撞伤了。
![](https://pics2.baidu.com/feed/7c1ed21b0ef41bd5495ddf3ea83777cd3bdb3de6.jpeg)
其实有很多家长会把在对生活的不如意发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帮助父母消化这些不良情绪,可是父母没有想过,连自己都无法消化的情绪,如何让孩子这一类弱势群体替你消化,长期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成长,只会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踢猫效应"的不良影响
1、 安全感缺失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在父母眼里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慢慢的,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他就会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对自己的家庭、人生、学习都产生怀疑。当孩子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呵护,只会感受到父母的厌弃,那么,他的内心就无法拥有安全感。
![](https://pics7.baidu.com/feed/0ff41bd5ad6eddc4c332d6bbc13640fb50663389.jpeg)
2、 亲子矛盾
当孩子年纪尚小的时候,父母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非常害怕,也学会看父母脸色,一旦察觉到父母的心情不佳时,就会躲得远远的。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伤害的话语,做的每一个伤害孩子的行为,都会深深的刻在孩子脑海里,等到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就会在和父母的相处上有很大隔阂,甚至于会出现水火不容的现象。
![](https://pics5.baidu.com/feed/241f95cad1c8a786154d8f7b9fe43f3b71cf5051.jpeg)
3、 孩子成为另一个施暴者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父母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有样学样,就像"踢猫效应"的小故事里一样,孩子会像父母一样把情绪撒在不会防抗自己的弱势群体——猫那,从而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在言传身教的环境里,父母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在培养一个"施暴者"。
![](https://pics7.baidu.com/feed/0b7b02087bf40ad180aca098adc1e7d9a8ecce72.jpeg)
父母这样的情绪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那当父母的情绪已经非常差的时候,如何把"踢猫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
1、 情绪不佳时独处
当父母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比较负面的时候,尽量的让自己独处,因为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是错的。譬如平时孩子的笑闹,父母会觉得非常可爱,当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可爱行为就会变得吵闹,父母会生出"教训"孩子,让他安静一点的想法。
所以父母在这种时候选择独处是最好的避免方式,父母可以在独处的时候听歌、看剧,选择那些伤感的歌或者剧,最好能引起共鸣或是转移注意力,这样能很好的排解负面情绪。父母也可以选择运动,因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得到充分的放松,所以在运动完后心情会变得很轻松。
![](https://pics3.baidu.com/feed/f9dcd100baa1cd11ad4abee44eff3efac1ce2d6f.jpeg)
2、 面对孩子错误保持冷静
孩子难免会犯错,这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先平静下来,深呼吸三次,是最有效快速平复自己心情的动作,然后父母再认真和孩子沟通,并不是越大声说话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以及愤怒,其实用平缓、柔和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以及如何改正,分析孩子错误的原因以及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都一一向孩子说清楚。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引导。
唐·艾里姆是美国作家,他曾经说过:"掌握好责罚与训斥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https://pics5.baidu.com/feed/0df431adcbef7609e74575c1d73055ca7dd99e13.jpeg)
3、自我检讨
如果父母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那么就要开始及时补救,父母这时候能做的就是认真的向孩子道歉并取得原谅,父母要看着孩子的眼睛,与孩子平视,拉着孩子的双手,认真的说:"对不起,刚刚是妈妈(爸爸)没有控制好情绪,向你发脾气了,对你造成的伤害我感觉很愧疚,我的行为是错误的,你能原谅妈妈(爸爸)吗?"
孩子都是善良天真的,只要父母用心道歉,他们是可以感受到的。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做个约定,下一次父母控制不好自己要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就要提醒父母,让父母自己消化情绪。
![](https://pics2.baidu.com/feed/279759ee3d6d55fb98575fbe94cfb94c22a4dd8d.jpeg)
总之,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不让这些情绪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生活中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产生"踢猫效应",成为生活中的施暴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果你喜欢这类文章,请关注我 ,持续与您分享育儿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