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摘 要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南宋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里面,这首诗的题目是《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诗人妻子的。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诗人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是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则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却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之后,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接下去“何当”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之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则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于西窗之下剪烛之时共话巴山夜雨。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里点评《夜雨寄北》说:“清空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诗本寄友,如闻娓娓清谈,深情弥见。”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