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以前教育孩子,都是笤帚、鸡毛掸子抽

摘 要

  本章专栏《父母情绪管理》第5章。控制不住情绪是教育的最大敌人,本专栏的目的是为了教父母控制住自己情绪,避免对孩子发火。 马未都在参加《圆桌派》节目时讲过他小时候父母

本章专栏《父母情绪管理》第5章。控制不住情绪是教育的最大敌人,本专栏的目的是为了教父母控制住自己情绪,避免对孩子发火。

马未都在参加《圆桌派》节目时讲过他小时候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那时候整个楼道里,每天你都会听到父母打孩子的声音。那时候不动工具就算很轻的挨打,拿手打都不叫打,经常是拿笤帚疙瘩、鸡毛掸子揍孩子,打的孩子喊“救命啊”。而邻居是怎么劝架的呢?敲敲门,“老张,打打就得了啊!”

以前这样父母没什么文化,如果口头教育无效,父母就容易生气,直接上手开揍。但是现在不行了。不说国家都不允许揍孩子了,就是父母自己每次生气揍完孩子都后悔,觉得这样教育不好。

那么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对孩子发火甚至打骂呢?

本章我们将进入情绪理论模型的第三个环节——父母。

根据我们的情绪理论模型,我们在前两章中已经依次分享了前两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如何通过控制孩子和中断信息传输两个环节来避免父母发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专栏翻看下前面的内容。

父母——情绪的主体

现在回到我们的情绪理论模型。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这种行为被父母发现了,也就是说传递到了父母。作为整个情绪理论模型的主体,也是情绪的主体,直接决定了自己要采用何种态度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显然,对于大多数关注本专栏的父母来说,父母们觉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经常对孩子发火。当然,也有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即使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可以做到从容应对,不急不躁的教育孩子。

可以这么说,父母是情绪的绝对主体,对于情绪拥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父母要不想发火,就能更好地做到控制;相反,如果父母不当回事,那么情绪爆发的次数就会大大增加。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一直以来,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专家,更多地把控制情绪任务放在父母自身上,希望父母提高自己的意识,有效地控制情绪。觉得只要父母控制不住情绪就是父母自身的问题,就是父母自身的能力不够。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的父母在对孩子发火后,就会陷入深深的懊悔中,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父母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要从父母这个角度来控制情绪,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从父母自身的角度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