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摘 要

  看似在帮忙调解,却又不像的“好心人” 刚到村子口,就听到有大人的咆哮声,还没搞清楚状况,就有一个三四年级般大的孩子从旁边的房子里跑出来,后面的妈妈怒气冲冲地跟出来,

看似在帮忙调解,却又不像的“好心人”

刚到村子口,就听到有大人的咆哮声,还没搞清楚状况,就有一个三四年级般大的孩子从旁边的房子里跑出来,后面的妈妈怒气冲冲地跟出来,手上还拿着一个木制衣架,恶狠狠地“杀”向孩子:“有本事你再给我跑。”

果然,孩子成功被妈妈吓住了,停在了我旁边,我才发现孩子的脸让人触目惊心,明显被掌掴过,小脚也被显然被衣架用力抽打过。孩子想跑又不敢跑,只能恨恨地仇视着母亲,嘴巴里无声地嘟囔着,却什么也不敢说。

有人在一旁劝说妈妈:“算啦,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孩子不听话也就这样了,别气伤了自己,下次不听话再揍他。”转头又跟孩子说:“做错事情就要改,不然你妈还打你。”还有人附和一句:“孩子不听话,就要打,今天这样打了,孩子肯定知道了,你也停一下吧。”好像谁都看不见孩子紧握的双拳和正在冒火的眼睛。

棍棒教育对孩子的严重影响

很多父母都意识不到打骂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只是单方面地认为自己是在为孩子好。虽然周围这些看似调解又像是嘲弄的邻居让孩子很生气,但真正让孩子生气和难过的是父母对自己的打骂,尤其是当众对他的教训,这会让难以忘怀,甚至影响一生。

偶像剧女王陈乔恩在《旋风孝子》里曾透露,妈妈从小对她进行棍棒教育,小时候经常拿树挂将她打出血,即使如今她40岁了,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陈乔恩看似平静,却仍然掩饰不了好了惊恐的内心,好像妈妈又要揍她了。

不打孩子,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带孩子的过程确实煎熬,在看到孩子闯祸时,总也忍不住地想要教训他,想通过“疼痛”让他记得更牢,可实际上这并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打不是亲,骂不是爱,打骂孩子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可是不能对打骂他,又该怎么办呢?

1、用眼睛一直盯着他。在自己调皮捣蛋的时候,发现妈妈用眼睛盯着他看,其实孩子知道,就是在警告和威胁他了,而且一直被人盯着的感觉本来也会让孩子很不好受,他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失,即使不会马上停止,也会慢慢停下来的。

2、允许孩子解释。特别是在外面人多的地方,妈妈只要盯着孩子看,他就能收到提醒了。当在家里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妈妈在自己冷静的前提下,询问孩子,让孩子有解释的机会。

3、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在听完孩子解释后,如果是自己的错误引起的,应该向孩子承认错误,然后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下次如果有情绪可以直接告诉你,而不是做些调皮捣蛋的事情,这样反而会引起妈妈对他的误解。

4、及时跟孩子道歉。如果你一时没忍住对孩子动手了,那动手后一定要跟孩子道歉。因为如果你打了孩子,又觉得理所当然的话,即使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他也下次也不会改,因为他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已经被你打了,那么这件事也就解决了,平了,所以“打”并不能让他意识到下次需要改正错误。

5、告诉孩子,你依然爱他。在事情和平解决后,妈妈要坚定地告诉孩子,你依然爱他,但你希望他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这样可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在乎,更让他深刻地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又该怎么做。

教育家李玫瑾说:“越在冲突、剑拔弩张的时候,父母越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用打骂孩子来控制他,只会让孩子越叛逆。只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有威严的,不发脾气,是因为很克制,这样孩子也就慢慢地懂得了,等他长大后,他也不会轻易暴力对别人,他也会学着父母克制着。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