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华情绪高涨为哪般?原来,都是那一战留

摘 要

  6月27日,印度新冠确诊病例数突破50万大关。虽然印度也抄作业开始采取封国的措施,但占印度人口比例极大的贫民窟人民却顾不上疫情,为了吃上一口饭,甚至拥挤在一起争抢垃圾。

6月27日,印度新冠确诊病例数突破50万大关。虽然印度也抄作业开始采取封国的措施,但占印度人口比例极大的贫民窟人民却顾不上疫情,为了吃上一口饭,甚至拥挤在一起争抢垃圾。印度贫民窟人民的防疫不善,导致印度疫情突然大爆炸,面临失控的局面。

为了让国内人民忽视抗疫不力的事实,印度充分借鉴了其"老大哥"美国的手段,通过不断挑衅周边国家,引发各类边境冲突来转移国内注意力,而向来习惯于欺负弱小国家的印度,这次竟然硬刚中国,将周围国家得罪了个遍。6月15日晚,印度一线边防部队出尔反尔,公然违背双方达成的共识,再次越过实控线向中方蓄意挑衅,引发双方官兵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6月15日的冲突绝非偶然。今年春季起,中印就加勒万河谷地区的主权问题起了争议。加勒万河谷地区隶属于中方,而印度边防部队于4月份单方面在该地区抵边修建设施。5月6日,为了试图抢占该地管控主权,印度边防部队再次越线进入中国领土,并阻碍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冲突在6月15日升级,导火索依然来自印方军队的挑衅,中方为了维护边境安全进行了反击,随后印方开始第二轮越界攻击,导致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最终酿成流血事件,责任全在印方。

(印度街上抵制中国产品的广告牌)

事发后印度媒体抓住了炒作点,有意扩大事态来转移群众视线,叫嚣要为此次冲突中的印度官兵报仇。随着事态的持续发酵,一股反华浪潮逐渐在印度掀起。中方给足了印方脸面,然而印度却并未体会到中方的良苦用心,仍然哗众取宠,做出一系列操作达到"反华情绪自我高潮":先是推出一款"remove China apps"的软件用于检测并删除手机上的中国软件,再来印度民众在大街上打砸中国电视、在OPPO广告牌上涂抹"拒绝中国产品",就连印度总理莫迪的微博账号也删除了莫迪头像并只留下了两条微博。而最近的一条还是春节期间向中国网友送出的新年祝福。

莫迪微博账号仅存的两条微博之一,头像也清空了。

究竟为什么印度在这次冲突后,民众反华情绪如此高涨?反应如此强烈?那还是要说回1962年的那场战争。尽管印度官方屡次强调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战败的一方,印度民间始终无法释怀,而印媒几乎会在每年的10月对那场战争进行"回顾总结"。印度似乎始终无法摆脱被中方狠攻一拳的失败记忆,毕竟,当时信心满满发起战争的还是印度自己。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而存在争议的土地面积就高达125,000平方公里。

(藏南——达旺地区)

"麦克马洪线"(以下简称麦线)是在未经当时中国政府知晓的情况下,英国殖民者擅自对中国领土进行瓜分的非法划线。1951年,中国和平解放西藏,取消了农奴制度、削平了封建主利益,实实在在地进行了社会改革。印度看了眼红,也想从西藏分一杯羹,便趁人之危,在我国抗美援朝时期派出军队大举向"麦线"推进。1959年,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甚至将狼子野心摆在台面上,公开要求中方退让12.5平方公里领土。印方咄咄逼人,中方不断克制、容忍,希望能以和平的方法解决边界问题。然而印度却认为中国是个好欺负的主,在1962年10月17、18日,在东、西二段同时向中国边防军发起猛烈炮击,我边防军随即奋起反击。

(印度士兵)

虽然后勤保障处于劣势,我军依然靠着经过革命斗争锤炼过的战斗力"完爆"了印度军队。我军积极运用诱敌战法,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印方军队自视甚高,认为已经抢占先机,更加放肆地入侵中方领土,却被杀了个回马枪,我军仅仅用了一个营的部队,便让印军成为困兽,被包围在设计好的口袋地区中。

这次战争中特别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庞国兴3人战斗小组因以少胜多,一举击溃了印军一整个炮兵营。在事后的报告中,该小组说出了霸气十足的宣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这只战斗小组一共同印军打了五仗,分别以迂回战术、两面夹击、突然袭击打得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先是不停缴获敌军落荒而逃留下的榴弹炮,接着不断前进占领敌军炮兵阵地,在碰到敌军人数众多时立马随机应变,转入森林游击作战,最后在高地占领有利地形,以56式自动步枪一举击毙了敌军,并迅速南下,占领敌军最后一个炮兵阵地。庞国兴战斗小组的经历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缩影,我军参战近2万余人,无一人被俘。而印军则有3968人被俘,可谓是完败。

这一战,让西藏平静了很多年。另一方面,也让印度从此患上了"疑心病",老是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从而导致了一种不对等的关注,处处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凡事都要进行比较、争个高下。中国任何小举动,在印度看来都是巨大的挑衅,况且中国向来没把印度当作同等位置的对手看待,这一态度更是令印度恨得牙痒痒。

(和中国县城如出一辙的印度街道)

现在印度自发搞出一波抵制中国制造的狂潮,却忽视了自身在电商领域、电信行业、电力产能、生活日用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中国的产品和技术。从杂货百货到在线购物,甚至主要数字支付平台Paytm也有中国公司投资背景。如果只是为了单纯摆脱中国制造而忽视印度内需,那印度人民的生活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印度国货,其所需的零件也几乎都是从中国进口,如果印度政府通过提高关税来抵制中国制造,那最后将会造成蝴蝶效应,进而增加供应商的成本,最后的负担将会由印度消费者自行承担。印度应该尽快认识到自身问题,将目光收回到贫民和疫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到处惹是生非,不然最后只怕会引火上身,得不偿失。

(罗凯铃)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