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带一本书走进坟墓,你会选择哪一本呢?
……
《平凡的世界》
《明朝那些事》
《盗墓笔记》
《活着》
《康熙王朝》
《大明王朝1566》
《雍正王朝》
《追风筝的人》
《金刚经》
……
各花入各眼
一千个人眼中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心中可能藏着一千本最心爱的书
但是,你可曾扪心自问,你最心爱的那本书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是扎心窝窝的情怀和感动?
还是血脉喷张的激发与释放?
是虚幻代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还是处世手段的修炼和升级?
是阅尽古今中外大千世界的繁华?
还是满足了自己的窥奇心理?
是在封闭的高墙内读着那些媚众诱导的感性文字?
还是让大脑翻越高墙,去探究深邃理性的文字?
是在有趣的故事性文字中编织自我的信息茧房?
还是让艰涩的理论性文字去带领你不断地开拓大脑中广袤的逻辑荒原?
是让你变得更世故、更情绪化、更感性?
还是让你变得更深邃、更宁静、更理性?
![](https://pics1.baidu.com/feed/8b82b9014a90f6032bc9010724d75b1db151ed45.jpeg)
感性的人,行为方式会非常的情绪化,他们非常容易被他人激发、调动、诱导,从而轻易就会变得或兴奋、或高兴、或冲动、或愤怒、或哭泣、或悲伤、或忧郁……
而人在最情绪化的时候,却往往是智商值最低的时候,也是最脆弱最软弱的时候。
就如同亲手剖开了自己的胸膛,毫无防护地裸露出了自己的心房,并任由那个诱导他情绪的人,拿在手里任意把玩。
而如果一个群体,被大量感性类的书籍所培育引导,那么这个群体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埋下群体极度情绪化的种子。
而一旦这颗种子被激发诱导出来,则极易出现群体性冲动、群体性愤怒、群体性抑郁、或群体性喜大普奔。
而这些群体性的强烈情绪会驱动群体做出一些低智商的非理性行为。
而有些非理性行为则极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长期浸泡在大量感性类书籍中的群体,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群体。因为这类书籍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极为情绪化,而一个极为情绪化的群体,其群体智商会无限趋近于零。
换句话说,有些书籍读多了确实会让人变‘傻’。
因此,即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有些阶梯你最好少爬,
因为,你可能会越爬越‘傻’!
![](https://pics0.baidu.com/feed/fd039245d688d43ff205eb175edb3a1d0cf43bf6.jpeg)
而更可怕的是,因为缺乏理性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批判精神,这类群体根本无法察知自己的极端情绪化,更无法看到自己头上那些被他人随意掌控的情绪的提线。
(作者:谁佐清欢)
注:在本文中我创造了两个新词;
【窥奇心理】:指人类寻求对未知新鲜事物进行了解与深入探究的心理。
【情绪提线】:指人的情绪化就像木偶头上的提线,很容易被他人利用,从而任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