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单身,会不会害怕老了以后没人照顾没人爱呢?
可能有人会说:没人爱可以忍,病了、老了、不能动了、没人照顾死在房里没人知道...这个比较惨。
所以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赚钱,老了要么进养老院,要么找保姆...
在日本,就有现实版的7位单身老奶奶,同居了近十年。
她们并非姐妹,只是路人相遇走到了一起。
她们一起搬进了同一公寓的不同房间,开始了一段「友邻式」共居生活。
这十年间,她们相互独立,又彼此关照。
每个人都有各房的钥匙,在家里没人的时候会互相帮忙照顾花草宠物。
不过,这几位奶奶并非孤寡老人,而是妥妥的“单身贵族”。她们都曾是职场上的优秀女性,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事业:广告撰稿人、女性咨询专家、大型企业的宣传部的负责人、还有新闻记者和电台主播。
几位老人相聚在一起,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即便孤身一人的回家路也会因为亮起的窗而心生温暖。
她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
市川奶奶因为癌症住院一度想要放弃治疗,并且不想大家去看望她。
可在朋友们的开导下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公寓。她认为即便是生病需要看护,她还是希望体会与大家共同生活的快乐和喜悦。
无论衰老还是疾病,都无法夺去她们的活力。
无论我们是选择了单身独居、或者组建家庭、又或是共居模式,我们的生命里都离不开“爱”。
而爱,又有很多种。
希腊语中,至少有4种表达爱的词语。
philia指朋友之间温暖的爱;storge是强调一种深情投入的爱;eros指的是对情人充满性欲的爱;而agape则表示一种更高阶的爱,一种无条件的、既有承诺又有履行意愿行为的爱,可以指对上帝的爱,或者对孩子、伴侣那种纯洁、无条件的爱。
而每一种爱都是独特且重要的。
《与身体对话》一书的作者瑞秋医生说:任何爱的形式对健康都是有益的。
不论是拥有一个爱你的伴侣,或是有一群亲密的死党,又或者拥有自己的信仰...这些都能够给你的健康带来益处。
而爱没有正确或不正确——重点是要让自己的生活中有爱,无论它是以哪种方式让你体验。
但是,如果缺乏与他人的连接,会让我们处于巨大的疾病风险中。
下面这张图列出了缺乏社交可能导致的疾病风险:
图源:《与身体对话》不知道看到这幅图,单身狗们有没有心里一紧?
是的,如果你是独居、与邻里之间彼此陌生、没有社交、缺乏爱与被爱,还真的有点危险呢!
但是,如果你拥有一圈好友,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能够时常相聚,能够开怀大笑,你的生活不是处在压抑、孤单或抑郁中,前方也是充满光明的。
那么,是否有数据表明“社交与连接”真的能够影响我们的健康呢?
作者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关于社交产生的影响的经典案例是对罗塞托镇(Roseto)长达50年的研究,这是宾夕法尼亚州东部一个意大利的美国小镇。在前30年的研究中,罗塞托镇的心脏病发作率显著低于周边的镇,虽然吸烟、糖尿病和不良饮食的比率是相同的——他们都被同样的医生照看。罗塞托镇的居民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他们祖孙三代都住在一起,而且忠于家庭与宗教。亲密的团体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到了1970年,这个团体变得没那么传统、没那么紧密了。而不幸的是,心脏病发作的比率也升到到了周边镇的水平。他们已经失去了非同寻常的“心脏保护伞”——由彼此之间、群体之间的紧密连接所成型的保障。心脏不仅是一个打气筒,它有着复杂的神经网,是一个能够对爱和链接有着强有力回应,并展现智慧的器官。
由此可见,友谊与群体的爱是能够降低疾病风险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开头的案例中,日本的单身奶奶们选择在老年后共同居住的原因之一——这种家庭式体验除了让她们能够彼此照顾、互助,情感的相互连接也能帮助自己卸下一部分痛苦的重担。
这其实对她们的健康和寿命是有益的!
在加州,有很多共居(cohousing)的现代社区,家庭和个体都居住在公共所有物业内的独立单元中(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养老公寓呢?),有共有的户外公共空间和社区花园,还有公共厨房及用餐空间,日常可以聚在一起吃饭。他们还会组织一些课程和活动,并借由居住空间和相互合作,在一个城市的中央创造一个小村庄。
年长的和单身的成年人仍旧与社区里的孩子们保持密切联系——极大地扩展了家庭的体验。(这点和我们的养老公寓规划又不同了,只有一群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并不能让人住的开心)
很多数据都能够表明,关爱、亲密关系、以及有活力的社交网络都可以保护你的健康。
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让你健康!
如果你处在一段糟糕的关系当中,或者在不断的耗费自己的精力、不断的滋养他人,那么复杂的关系对自己来说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段,花时间去聆听自己的声音,找到对自己来说是健康、有益的关系,让自己沐浴在爱中,才能让我们更加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