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了,今年的高考算是有史以来最特殊的一年,考生和家长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明知算命不可信,今年也有很多人穿上了紫色耐克裤。此时,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神经紧绷,焦虑加剧,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大考来临如何面对焦虑。
![](https://pics0.baidu.com/feed/c2fdfc039245d688c840fbf3f5089818d31b2473.jpeg)
1
其实更想先谈谈我们的家长。有一次来咨询的孩子,问他要临近考试了,你是不是很紧张?回答说我没有,是我父母紧张。其实很多带着孩子来咨询的一家人,明显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是大于孩子的。
例如首当其冲的就是手机问题,家长看见孩子在玩手机,就认为他一天都在打游戏,若是家长看到孩子在看书,只相信他才刚刚开始看书。 家长诉苦说到了这个关键时期,孩子太不懂事竟然还在玩游戏,有的甚至一看到就拔网线,孩子于是就坐在电脑前啥也不干,静坐表示抗议。僵持到这种程度,想想看孩子多玩的那个十几二十分钟,真的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吗?
![](https://pics0.baidu.com/feed/91529822720e0cf3b163d9da598c1719bf09aa48.jpeg)
与其数落他,孩子心绪不平静,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看不进书,带来的损失会更大。实际上让孩子自由支配放松一会儿,后边他可能就有更高的效率去学习了。如果到时间孩子控制不住,家长只要温柔而坚定的把手机拿过来就可以了。另一个好方法,换种方式让孩子去放松,爸爸妈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带他做户外运动,打球,慢跑,走路或者家人聊天都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玩手机的概率会少很多,当你开始做正确的事情就没有时间去做不正确的事了。
所以家长们首先自查有没有出现以下这些现象:
一、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
二、对孩子身体状况过分担忧
三、下意识提醒孩子不要有压力
四、睡眠质量下降
五、工作提不起劲,效率下降
六、对其他事情或人漠不关心
七、借故找理由发脾气
如果有两到三种以上那说明你已在处于焦虑之中。心理学上讲焦虑的传染速度是很快的,因为人的潜意识习惯性的对这种负面情绪相当敏锐。如果你已经焦虑了,还想试图去帮孩子,会给孩子制造更多的紧张和压力。
![](https://pics1.baidu.com/feed/a8773912b31bb051f5b940dd64b03fb248ede0f3.jpeg)
第一:家长隐瞒自己的焦虑。
我们的家长真心不容易,担心孩子又怕影响孩子。比如有的孩子看见妈妈的气色越来越差,说话语无伦次,做菜都出错了,妈妈却安慰孩子没事,找各种理由搪塞。孩子都是天生的情绪大师,一旦他发现了什么,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他必然去猜测,这会让他感受到更多的焦虑。
实际上考前调查中家长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紧张,不要有压力。想想看是否有一半是对自己说的,殊不知这是一个负面的催眠语言。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白熊效应,当让实验者尝试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他们的思维会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浮现白熊的形象。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同样的例子,我们对孩子说你不要跑,孩子反而跑得更凶,因为他听到的就是跑,对他们你要说的是停。所以面对即将赴考的孩子,这个语言的艺术家长一定要掌握,你可以说放松。平时多用积极正向的词汇,更频繁的使用肯定句,而不要用否定句、疑问句和反问句,这样的语言就容易形成对孩子的推动,避免造成更多的压力和紧张。
第二:对家长的忠告是源于一项调查。
孩子最喜欢家长说的一句话和最喜欢家长做的一件事竟然是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问。许多家长爱碎碎念,见孩子越不听家长越说,形成了恶性循环。
![](https://pics3.baidu.com/feed/810a19d8bc3eb135580f8e6af4d44dd5ff1f4463.jpeg)
为什么家长非得说出来呢?觉察一下,因为只有说出了才觉得自己完成了教育孩子这项任务,可以成功的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反而形成一个阻碍和影响。当你要说“这个不好,那样做不对”时,停一秒想一想,是不是源自大脑里很多“应该必须”的念头,可是这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信条,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解读,并不是孩子的,究竟谁对谁错很难评估,所以家长少说,有必要时才说对孩子最有用。
第三:家长要去学会接纳孩子。
其实挺建议家长试试这个方法,准备给孩子说话教育的时候把手机录音打开,等说完了听听刚才怎么说的,可以发现我们的语言里面有评判,有比较。这些思维和语句是否会使你有所感悟,尤其现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更需要家长接纳孩子的状态。
![](https://pics1.baidu.com/feed/c9fcc3cec3fdfc03a758b6c786f56292a5c226f9.jpeg)
有研究表明,孩子现在的所达到的能力和水平有70%来源于遗传。其实父母的基因,尤其是母亲的智商,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后天的成长和努力,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中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今天的成绩。考试中发挥超常的有,那是极少数,大面积失误的也不会很多,所以要帮助孩子接纳当下,平稳地通过考试,考出真实的水平。想起坊间至今流传的一句笑言,有个人说他有三个志愿上北大,上北大,火葬场。虽然极端也反映出一些考生的现状,因为高考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https://pics5.baidu.com/feed/5366d0160924ab18a11ea641673003cb7a890b88.jpeg)
2
考生的焦虑来由:
高考承载着自己的一份人生答卷和一家人的希望,被赋予了太深厚的意义,孩子背负着来自老师、学校、社会的压力,又不是铜身铁臂,怎可不被压倒。往往离考试日子越近,出现问题的越多。有时候父母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动作就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https://pics7.baidu.com/feed/b64543a98226cffc6aacdf7cebcbaf96f403ea4f.jpeg)
考生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一时觉得自己非常牛逼,下一秒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他们的情绪本身就不稳定。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高考推迟一月,前期的复习基本靠线上老师指导,线下自主复习,对自己自律性,自我激励和成就动机的很多不确定性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引发焦虑。
现在的时代再也不同于家长们当时的青葱岁月,高考是第一次分流,考上大学也有太多的人生路,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面临太多的选择,当把他们拘禁在狭小的空间,每天重复的做着并不吸引自己的事情是痛苦的,但看着父母辛苦的背影和期待的眼神,旁人的关注和社会的淘汰,他们的压抑和恐惧无处言说。
如果躯体出现了以下症状就要引起注意:手脚冰凉,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速,胸闷气喘,大腿紧绷,头痛失眠,出虚汗,肠胃不适腹泻呕吐,尿频还有女孩的月经紊乱。你需要随时与身边的人保持连接,必要时向老师和相关机构求助。
1)考前焦虑
关于考前焦虑有两个现象,一个叫做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是一名澳大利亚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到1968年5年时间,17次打破世界纪录,但这些都是国内体育比赛中创造的成绩,他在国际大型比赛中成绩总不理想。在他的运动巅峰期曾两次参加奥运会,都没有拿到金牌,被称为"伟大的失败者"。
所以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形容平时训练水平高,而关键时刻失利的的运动员。
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平时考试都挺好,但是在大型选拔型考试例如竞赛,中高考中就会发挥失常,也就是我们讲的没有考试运。其实市区举办的模考乃至学校每月的月考对考生也是一种脱敏,经历过这些考试,一方面对自己的水平,强弱项和排名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调试,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参加考试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考生打破克拉克魔咒,在考试中更好的发挥。
![](https://pics1.baidu.com/feed/8ad4b31c8701a18b72c2ceb4cfe5e20e2938fe76.jpeg)
这种类型考生记住一定要在考前进行自我暗示,也是一种自我催眠的方法,即每天对着镜子大声说自己很棒,欣赏称赞自己,越具体越好,例如哪些方面是自己的强项,今天有哪些地方是有进步的值得夸赞的,长期进行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一种叫做做情绪低谷,也就是一种预期性的焦虑,孩子在之前有过创伤,这是一种负面暗示。讲一个案例,有个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恰好客人的孩子与他一个学校,客人谈起这次考试自己孩子考的不错,家长便问他成绩,结果没有考好,家长暴跳如雷。那次的经历给孩子造成了很深的印象,之后他一遇到考试就会引发焦虑。这种在复读考生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针对不同的情况有的需要创伤处理,有的采取对他们做心理建设。让他们说出当时的感受,对过去做告别仪式,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现在已做出的努力,从认知上进行矫正。
2)考前抑郁
考生常见的第二种的表现与考试焦虑不同,叫做考前抑郁。考试抑郁症表现为对考试缺乏信心,消极悲观,学习兴趣减退,打不起精神,对前途无望,甚至厌世悲观。表现在备考中就是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烦躁不安。比如有的孩子考前一睡十三四个小时,起来还是昏昏沉沉,学习效率减退,往深里想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通过病症掩护自己无法达成自己或者家长的目标。有的孩子成绩可以随随便便超过一本三四十分,但就不愿意去上学,原因是他觉得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人生就没有意义,因此陷入了抑郁。高考考不好就等于我不好,我没有价值,一旦进入这种状态的孩子需要格外注意有无自杀倾向,伤害自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必要时需进行危机干预。
![](https://pics0.baidu.com/feed/e7cd7b899e510fb3679c05278bf92d93d3430ccd.jpeg)
3)考试强迫
第三种考试强迫表现在有的孩子画圈一定要涂得很圆,书本要同一个方向放整齐,笔尖要朝向一致,还有的不断扶水杯害怕掉下来,如果孩子在考前反馈有这样一些情况的,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有强迫,一般都是由于安全感缺乏所导致。有的孩子是因为强迫而引起的焦虑,比如在做卷子的时候,每一道题都必须检查一两遍才能往下做,考试时就没有这么多时间会来不及,然后满头大汗在既想检查又怕耽误考试的焦虑中坚持不下整场。还有的孩子对考试时,自己同学在旁边写字,笔尖的莎莎声音也会感到烦躁不安,自己不想听,但是又控制不住。其实这些孩子心里也知道这没什么意义,就是停不下来,导致出现严重症状影响考试。这个时候必须进行1对1的心理咨询去处理。
![](https://pics6.baidu.com/feed/d4628535e5dde711431608cdf4252b1d9c166112.jpeg)
十年寒窗,一朝高考,我们赞成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但不是为之奋斗成精神病。高考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经常开车的人会向远方看,而不是眼前。如果有一个高远的目标,你就不会为面前的困难打倒。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不是强者,也不是多优秀,而是内心笃定的人。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心想好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