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的哲学:问世间,情为何物?

摘 要

  在上一篇认知哲学:已经认知、尚未认知、与不可认知文章里,有读者在评论区问到是否有情感哲学。有情感哲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哲学是对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抽象认识,

在上一篇认知哲学:已经认知、尚未认知、与不可认知文章里,有读者在评论区问到是否有情感哲学。有情感哲学吗?答案是肯定的。哲学是对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抽象认识,所以,对情感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认知就是情感哲学。

情感是人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状态。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感是复杂而微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情感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历史的一个缩影。

各种各样的情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情感在人们自身的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普通、太熟悉了。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表达与接受情感的方式是前所未有地方便与丰富。

每个人、每一天、每时、每刻、除了睡觉处于深眠状态外,无不在与情感紧密接触。即使是在睡觉处于浅睡状态做梦时,所做的梦里也反映了人的内心深处潜意识里的情感。

情感,常又称情绪,指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生物学状态,是由神经生理变化引起的,这些变化与思想、感觉、行为反应等有关。关于情感的定义,由于以机理犹如意识一样太奥妙,超出了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目前尚无科学共识。情感往往与意识、情绪、气质、个性、性格、创造力、动机等等交织在一起。

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里表达有关情感的词汇是最为丰富的,而对于情感的有关经历体会与处理描述的表达就更为丰富得多。情感历来是小说、电影、诗歌等文学体裁,特别是恋爱小说、电影中的核心主题。电影往往通过情感的生与死的场面而达到强力震撼的效果。

情感是生活的常态,情感无处没有、无时不在,我们生活在情感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情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生活、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每一事物的后面都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的影子。

在过去许多年中,对情感的研究涉及的领域还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内分泌学、医学、历史、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因为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解释什么是情感以及情感如何运作,所以就有不同的情感理论。

在认知理论中,认知是情感的重要方面,因为情感涉及到仍然必不可少的认知心理过程,尤其是在情感事件的解释中。例如,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并随后唤醒身体的神经系统,比如快速的心跳和呼吸、出汗、肌肉紧张,这是感到恐惧的情感经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其他一些理论则认为情感与认知是分离的,并且可以先于认知。有意识地体验一种情感,就是从过去或假设的经历中展示出这种情感的心理表现,这又与愉悦或不悦的满足感状态联系在一起。

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思想流派对情感就有众多的基本描述。比如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佛教认为,“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是一个情感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是人不是神,这与其它宗教,特别是西方宗教把奥秘的情感寄托于上帝不同。

代表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的道教的老子在《道德经》认为,“德”是从“道”所出,“德”是“道之物”。这里所指的“德”包括人的情感。老子认为,宇宙的天地万物都来源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道”。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类活动的本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道,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看不见又摸不着。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制,蕴藏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 “无为”不是指无作为,而是不做无用、无意义的事情。无为就是不虚妄。把浪费在无意义或有害的事情上的时间与精力省下来,投入到有用的、有意义的事情上。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或儒学思想主张,以礼义来规范情感,把情感规范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从而使得情感在社会与个人之间得到协调。提出:“己所不欲”的情感“勿施于人”。

总的来说,情感是如此现实与重要,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自然就是: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理解与界定人的情感及其形成、发展、意义、作用和地位等,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许多科学领域中的问题。但最现实、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挥正面积极的情感、减免负面消极的情感。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