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聚居了全国63%的水族人口,是水族同胞的大本营。黄埔区自2017年帮扶三都以来,倾心、倾力、倾情开展帮扶工作,坚持 “ 帮忙不添乱、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 ”,跨越山海,真金白银投入三都,截止2020年,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亿元。今年3月,三都县实现脱贫摘帽,提前一年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水族实现整族脱贫。
聚焦短板弱项,增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
在帮扶项目资金安排上,首要解决的是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问题。4年来,黄埔区着力在住房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和医院建设等方面集中发力,紧抓脱贫攻坚“三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按照东西部协作政策要求,黄埔区筹集财政帮扶资金3831万元助力三都农村危房改造及住房安全保障,帮扶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005户,“三改”328户,老房整治21户,给水乡千万贫困群众筑起“暖心房”,开启幸福新生活。
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黄埔资金安排的重点,结合三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的情况,2019年,在城南移民安置点投入1000万元建成三都黄埔幼儿园,建筑总面积达到3690平方米,今年继续安排200万元用于幼儿园的教学设备购置,将其打造成整个黔南功能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幼儿园;投入4629万元建设三都黄埔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及相关附属工程,预计今年9月份开学使用。2019年投入700万元建设三都黄埔医院,今年再安排100万元用于医疗设备添置;投入365万元建成大河镇卫生院住院部大楼,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该大楼作为全县疫情防控隔离医院,对疫情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2020年单独安排110万元用于4个深度贫困村的卫生室建设,补齐医疗卫生室的短板。住房安全保障、学校、医院投入使用,切实增强了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
突出产业扶贫,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不断聚焦“三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财政帮扶安排的项目资金也紧紧围绕三都扶贫开发的实际,围绕培育和壮大本地鲜菇、马尾绣、吉尔斯养羊、集装箱养鱼等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实施精准产业帮扶,在输血的同时强调造血,2017-2019年,黄埔区合计投入3084万元用于产业帮扶。截止目前,参与支持的永兴农业、吉尔斯养羊、水秀霓裳等6个扶贫车间运行良好,食用菌、水家桑羊等项目已成为三都的重要产业。为建立更好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部分深度贫困村还将三都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嵌入帮扶的食用菌产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悄然形成。2020年继续统筹各类财政帮扶资金3800万元用于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产业项目帮扶,在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切实增强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强化智志双扶,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的综合素质
为更好地激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黄埔区创新帮扶模式,在区内省级示范高中广州市第86中学开设黄埔·三都民族班,从2018年3月起至2023年7月止,每年招收50名三都贫困且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应届初三毕业生,培养至高中毕业。截止目前,已投入1010万元用于民族班,2020年再投入1078万元用于黄埔·三都民族班建设。
为提高三都县职业教育成效,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思路,在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开办“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分三批每年招收5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中职专业提高就业技能,并全部由黄埔区推荐到当地优质企业就业,实现毕业即就业。截止目前,已投入272万元,2020年再划拨250万元用于黄埔·三都技工班建设。去年国务院人社部从各地上报的扶贫事例中筛选出60个典型事例提供社会公众进行点赞,“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获得点赞前12名,被评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两省优秀帮扶案例。
凝聚帮扶力量,携手并肩同奔小康
在黄埔区的大力支持下,帮扶四年来,推动实现了广东172家企业与三都146个贫困村结成“一企一村”帮扶关系,68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截至2020年6月中旬,社会帮扶捐资捐物共计2680万元。三都县44所学校与黄埔区44所学校结对,三都县24所医院与黄埔区6所医院结对,并在人才支援、技术指导、捐资捐物等方面真帮实扶开展工作,实现了黄埔·三都教育和医疗“组团式”帮扶全覆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多渠道扩大扶贫资源,从不同领域汇聚扶贫合力,让贫困村与发达地区的联系互动加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内生动力,结成了“政府主导、街镇结对、村村结对、企村结对、行业结对”的多层次多领域东西部大扶贫格局。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埔区将进一步携手三都,立足脱贫成果的巩固,着力打造有底气、有颜值、有产业、有乡愁、有希望的新乡村,加快乡村振兴,不断开创三都赶超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