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竹妈咪(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https://pics3.baidu.com/feed/c995d143ad4bd113b238d0b9a402780949fb05fc.jpeg)
孩子们遇到困难总是选择放弃,没有勇气解决难题,这其实是孩子的畏难情绪在作怪,家长们要利用好“马太效应”,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前几天学校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让每个孩子都在班上展开演讲,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事物。
我家孩子都把演讲稿准备好了,但是到了演讲的前一天,孩子突然和我说:“妈妈, 我不想去学校, 我不想演讲了,不敢。”
不仅如此,昨天孩子舞蹈班的比赛,不管老师怎么鼓励孩子,最后还是没有勇气上台。
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有害怕的情绪很正常,这不仅仅是出于孩子胆小的原因,更多时候涉及到孩子其他方面。
家长们要深入了解孩子为什么总是选择逃避,不愿意尝试背后一定有原因。
![](https://pics0.baidu.com/feed/80cb39dbb6fd5266d68cf26254b54b2dd5073651.jpeg)
一、为什么孩子总是害怕尝试?
1、父母过度保护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任何问题孩子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自己去解决,而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这都是出于父母平时过度保护孩子,不管什么事情总是在帮助孩子,最后让孩子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所以孩子们才会害怕去尝试,因为他们害怕未知的事物。
2、受到否定
家长们如果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总是给孩子消极的评价,这样会直接影响孩子们未来的成长。
当孩子受到否定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一个不相信自己能力的孩子在遇到新的挑战时,往往都是选择退缩。
3、过度在意评价
担心自己尝试之后失败,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行为受到外界的质疑。由于孩子顾及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们才会害怕去尝试,认为自己不做就不会有结果。
![](https://pics7.baidu.com/feed/f703738da97739127b09d5c407b45a1e377ae299.jpeg)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以利用“马太效应”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兴趣,首先了解这个效应是什么。
二、什么是“马太效应”
最早是来自于一本书中的寓言,凡是上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还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用通俗的话就是说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可以继续发挥,但是孩子身上的缺点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孩子害怕去尝试,就会一直选择逃避,他们学不会行动,学不会解决问题,最后一事无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但是相反,如果孩子们一开始就勇于尝试,我们能够有一个开头的机会,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家长们可以利用好“马太效应”,帮助孩子们改变面对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己的胆量。
![](https://pics5.baidu.com/feed/37d12f2eb9389b506a8a563d859b39dbe6116e98.jpeg)
三、巧用“马太效应”,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1、给予成长空间
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约束中,最后这个孩子遇到困难只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因此,家长们不要过度地干扰孩子的成长,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留给孩子充足的成长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养成一个遇到困难,第一时间会先思考的习惯,而不是第一时间就选择求助父母。
2、客观肯定
父母需要适当地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呈现极端化。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负面的评价,有些家长则喜欢过度地夸奖孩子,实际上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并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https://pics4.baidu.com/feed/241f95cad1c8a786243a8e3667a7153b70cf502f.jpeg)
家长们要尽量客观化,用最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该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提出,该表扬的时候不要吝啬。
3、巧用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会找到问题的本身,认为问题太难了,最后选择放弃解决问题。但是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遇到问题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不断试错,从而找到答案。
家长们要让孩子们养成这个成长型思维,让孩子们能够变得更善于思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们不要着急,一步一步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角色非常关键。尤其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所运用到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的尺度,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家长们一定要利用好马太效应,让孩子们变得更加优秀。
![](https://pics3.baidu.com/feed/79f0f736afc379319cb934bbeb6a6b4341a91187.jpeg)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林竹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