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发脾气、哭闹时,你的情绪也会瞬间如泄洪一般,无法控制,是孩子太气人了,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我家老大的性格有些悲观,常常被负面情绪左右,他喜欢打篮球,不过体能不是很好,比较瘦弱,又经常和一些比他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打篮球,总是“吃亏”,有时也会被其他孩子嘲笑两句,我一直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可孩子不这样想。
每次打篮球回来,总是一副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的样子,起初我还耐着性子和他沟通、交流,可他就像走入了死胡同,不管我怎么说怎么做,他的消极情绪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而打篮球又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所以,坏情绪总是伴随他左右,我记不清和他说过多少次,“打篮球是让自己快乐的,不是让自己生气的。”
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渐渐地我便条件反射了,看到他耷拉着脑袋,或者反复唠叨,“我都没进几个球”,我的脑袋就开始嗡嗡作响,忍不住对他发火,“如果打篮球让你生气、不高兴,那就不要再打了,我看不了你每天失魂落魄的样子!”

就这样火赶火,我和他就会发动一场唇枪舌战,搞得大家都筋疲力尽,家人也会受到牵连。我很清楚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可要真正做到,真的是太难了。这是为什么呢?
01为什么接纳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常会顿感头大,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接受不了负面情绪,或许你和我一样了解过很多有关情绪的心理学知识,深知接纳孩子的情绪有多么的重要,可为什么做不到呢?
首先,错误的认知——负面情绪不好
我们会觉得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情绪,比如愤怒、害怕、沮丧等,这样的情绪会让人不舒服,我们更愿意看到孩子开心、快乐,这是积极的情绪。
其实,情绪并无好坏之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的情绪如钟摆,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的脸如六月的天,因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情绪更加多变。

孩子嘴巴里含着一块糖,不小心丢在了地上,没办法吃了,孩子便会哇哇大哭起来,你则觉得这多大点事,再换一块不就可以了吗?可孩子还是会“怜兮”掉在地上的那块,伤心大哭。
孩子考试的时候因为粗心,被扣掉了0.5分,没有拿到满分,他会耿耿于怀,甚至落泪,我们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可孩子却不依不饶。
同桌借了一个本子,没有归还,孩子非要让同桌还,两人吵作一团,我们教育孩子要大度,可孩子却矫情个没完,非要辩论一下是不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我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不当的行为上,其实他们或许根本不在乎这件事,而是在乎你是否接纳他得情绪,理解他的想法,若能被接纳,就会少了很多鸡飞狗跳了。
其次,原生态家庭的影响
“别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大家对这样的话一定不陌生,你可能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过,或者你的父母在你幼年时也这样训斥过你。

不得不说教育也会受到“遗传”的影响,父母当年如何教育我们的,或多或少都会在我们教育孩子时找到“影子”。我小时候比较爱哭,因为爱哭没少被父母训斥,甚至偶尔会挨上几个巴掌,这让我从小就觉得发脾气、爱哭是羞耻的,是不被接纳的。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即使我明明知道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我应该接纳,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这还需要不断地反省、调整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02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接纳行为
经常看到有的宝妈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因为孩子要买零食或者玩具,宝妈不给买,孩子躺在地上大哭。于是,有的家长就会说,“这样我也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吗?我做不到。”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想要买零食,他没有被满足,心里有失落感,我们要接纳他的这个情绪,而不是接纳他撒泼打滚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先将孩子抱出超市,然后告诉孩子,“我没给你买零食,你一定很伤心吧?”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才能快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我也想吃很多很多好吃的零食,可是我们家里的粮食还没有吃完,等我们吃完以后再买。”
之后,我们还要告诉孩子,“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说出来,忍不住可以哭,但是坚决不可以躺在地上,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你这样做让我很生气。”
只有接纳自己情绪的孩子,将来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感,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接纳不了,就更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无法把控自己的生活,当然,对于家长来说,只有悦纳自己,才能悦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