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依靠和心灵栖息,云依靠风;鱼儿依靠水;鸟儿每日归于林中;孩子每天要回到父母的身边。如果说孩子是星辰,父母便是他们以为的月亮。如果孩子是凤凰,父母便是梧桐树,诠释着“凤非梧桐不栖”。#爸爸要不要主力带娃#
孩子将父母当成依赖的“乌托邦”,如果父母对孩子做出狠心的行为,无异于亲手将孩子的内心世界摧毁,将孩子的爱与依赖全部掩盖在“废墟”之下。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视频被疯传,也让无数网友感到寒心和气愤。一位年轻的父亲开着上高速,因为超载1人被交警拦下,被扣6分罚款50块。接下来令人愤然的一幕发生了,宝爸将身边的孩子甩到在地,当场怒吼:“孩子我不要了!”
接着宝爸准备返回车中,孩子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别丢下我”,已经被愤怒的宝爸,不理会孩子的哀求,依然决然上车。最终经过民警的劝说,孩子才得以回到父亲的身边。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年幼的孩子,被负面情绪“包围”时,都会做出一些偏激的反应,将内心的愤怒宣泄而出。像我有时候在家工作,如果孩子在我身边大声喊叫,或是故意捣乱,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怒吼:“一边去!再吵把你扔了”。
虽说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瞬间听话,但当我看到孩子那惊恐的神情,晚饭时也不和我说话,睡觉时还会做噩梦,我才明白情绪化教育对孩子内心的伤害。如果说孩子的内心是一座森林,那么我对孩子的怒吼就是燃烧森林的火苗。
很多家长肯定和曾经的我一样,都觉得小孩子年纪小,被父母打骂训斥也不会记仇。我们对孩子吼叫之后,他们可能不会做出太明显的反应,像是哭闹或是发脾气,但孩子的内心已经发生了“暴风雨”。
孩子就像机器偏差那样,逐渐和我们产生心理间隙,最终不愿意和父母交谈、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也不愿意和我们分享,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向父母寻求帮助。如果长期对孩子进行情绪化教育,孩子原本阳光开朗的性格也会“坠入谷底”,变得内向软弱。
一、家长应该如何在孩子面前控制负面情绪呢?
1、最好不要说话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在人含怒时千万要注意两点:第一不可恶语伤人,第二不可因怒而轻泄隐秘
人在过度愤怒的情况下,为了宣泄情绪,很容易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就像我之前每次看到孩子哭闹,都会不耐烦大喊一声“你再哭明天晚上我掐死你”。孩子听到我的“威胁”后,没有继续哭闹,只是连续几天梦到自己被父母追赶鞭打。
家长在愤怒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要情绪“自动熄火”,如果忍不住要“表达一番”,可以深呼吸,从一数到十。
2、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关于愤怒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家长在发怒之时,对孩子是一种恐吓,对自己是一种“反向伤害”,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好的方法就是试着转移注意力,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散心,或是让孩子自行玩耍。一个人独处在室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电视、打游戏、都可以。
等到负面情绪消散之后,再和孩子相处,心情“阴雨转晴”,和孩子互动交谈时,也可以给孩子轻松安心的氛围。
寄语:
孩子将我们当作精神依赖,我们又怎么忍心将孩子丢在“荒野”呢?心中的负面情绪,好似暴风雨一般浇灭孩子内心的爱与依赖的火焰。父母要将愤怒抛向空中,为孩子再次营造爱与希望,积极乐观的“乌托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