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这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家长给我私信说,孩子的脾气很暴躁,在情绪控制方面不是很强,有的时候只要心情稍有不爽就会爆发,而且还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
就像前几天带孩子超市采购,孩子想要一个玩具车,但是家里真的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过年的时候刚给孩子买了新的玩具,于是就拒绝了孩子的请求,者让孩子一下子委屈的哭了出来,超市里的人被孩子的哭声吸引,自己也很难为情,态度就有些强硬的禁止孩子耍泼,谁知道孩子直接躺在地上无理取闹,好言相劝不同,自己最后只能训斥了孩子然后直接把孩子拽走。
![](https://pics6.baidu.com/feed/d833c895d143ad4bccbab176b61783a9a50f068f.jpeg)
原以为孩子会放弃了反抗,回家的路上还算平静的,谁晓得人小脾气是真的大,憋着的一股气回到家又开始发泄,居然胆大包天的把一个瓷具杯子摔向地面,看着满地的碎渣,我第一时间是担心孩子有没有被划伤,后面检查没伤口便就事论事的看待孩子这一系列过分的表现。
孩子其实也吓懵了,好像刚才摔东西真的只是一时的冲动,在看到我的愤怒神情后他也恐惧了,捂着脸哭着说:妈妈,妈妈我错了,我知道错了。
看到孩子这样,作家长的真的也就只能批评一两句然后讲大道理,可以根本治标不治本,孩子一生气就爆发,这样的性格在自己家好能包容,换作外人就真的不一定了。
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到底要怎样有效的进行引导和纠正呢?
在这里推荐让孩子了解"踢猫效应",比家长说教更有用。
一:什么是踢猫效应?
一位男士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因此他受到来看公司领导的批评,这让他感到很愤怒,一肚子怨气无法排除,压抑在心中。等回到家后,情绪不好的他看到孩子又不听劝告的在地上摸爬滚打,于是借着这一个机会把玩闹的孩子说了一顿,自己心中的怒火也发泄了大半,但是被训斥的孩子却感觉心里委屈,愤怒的踹了旁边的猫,猫儿受到了惊吓一下子就窜到街上,导致路过的司机为了躲避小猫急忙转弯刹车,却难以避免的将过路的人撞伤了。
![](https://pics2.baidu.com/feed/8435e5dde71190efef704059ff0e4410fcfa604d.jpeg)
这就是心理学"踢猫效应"的概括来源,就是指将比自己弱小的个体作为发泄对象,将压抑情绪发泄在其身上,以至于造成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情绪是使得我们人更具生动的一种情感表现,我的情绪表现有很多种,也是受到不同放入条件所激发出来的。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比自己更弱的下级进负面情绪的发泄。正如上面故事所说:上司看到男士的工作出现错误影响了业务进程,所以批评了男士,而男士受到了上司的批评感到很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让他更为暴躁,当看到比自己能力弱的孩子后,便借由孩子作为出气筒,对孩子进行了负面情绪的发泄,孩子无缘无故受到训斥,心里也很委屈,但是又无法反抗于父亲,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弱一级的猫咪时,便选择将猫咪当成了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二:踢猫效应所带来的不良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不良情绪会随着社会等级的强弱依次传递,当人们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潜意识里会选择自己可以掌控,甚至是比自己弱小和无法还击的人身上去发泄。
而这样的负面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的后果也是不良的,在我们生活中,"恃强凌弱"的现象有很多,例如近期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其实就是典型的事例表现,很多参与到欺凌事件的施虐者所选择的欺凌对象都是比自己能力弱的,而被欺凌者有可能在长期备受欺凌的情况下,产生心理上的扭曲,自身负面情绪无法发泄,可能会选择极端的方法来逃避再次受到欺凌,亦或是寻找比自己更弱一级的人物来进行负面情绪发泄。
![](https://pics6.baidu.com/feed/7c1ed21b0ef41bd560ae209163cf58cd38db3df6.jpeg)
孩子一生气就爆发,情绪控制能力不强,这就很容易表现出巨大的破坏能力,不仅会导致情感关系出现矛盾和分歧,同时也会让孩子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直接选择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还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说教,告诫还选择抑制自身的负面情绪,可能会以更强硬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恐吓,从而使得孩子不敢发泄情绪,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取得表面上的显著效果,但是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负面情绪的长期压制,从而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成长发展,还可能做出更具有破坏性质的行为。
三:让孩子理解踢猫效应的意义何在
踢猫效应中所反映出了就是愤怒等负面情绪的连锁影响反应,其实就是因为情绪发泄者没有合理的对负面情绪进行发泄,没有顾及到被发泄者的感受,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致使情况越来越糟。
当孩子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暴动行为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冲动行为多带来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而当错误已经造成的时候,他们也是手足无措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在情绪失控的时候真的是十头牛都拉不住,但是情绪缓过去的时候自己也万分的后悔。
![](https://pics5.baidu.com/feed/eac4b74543a982269b4dbd83a59760074b90eba6.jpeg)
而不同性格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失控行为所采取的的行为也不同,有的可以引导孩子慢慢的冷静下来,有的却是火上浇油一般导致情况更加严重,最后出现了"两败俱伤"的情况。
这也是要求,家长要想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身情绪,首先要自己了解到踢猫效应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当能控制好自身情绪的时候,再试着去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引导孩子了解踢猫效应。
四:了解踢猫效应学会合理发泄
1.让孩子了解踢猫效应
家长在了解踢猫效应后,再通过生动形象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了解踢猫效应,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冲动行为可能会侵犯到他人的利益,可能会让他人感到难过和愤怒,这不仅会破坏两人之间的情感,也会导致这个错误传递下去。
![](https://pics2.baidu.com/feed/8c1001e93901213f33ea93fb65f2efd72e2e95dc.jpeg)
2.了解孩子情绪波动的原因
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孩子情绪出现波动也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所以家长在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时,在保证自身不受影响下,努力地去安抚孩子,让孩子深呼吸或者转移注意力,当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就要主动询问和了解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是为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3.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发泄
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如果采取了不正确的方法,将比自己弱的人当做出气筒,这样的错误行为就需要家长去进行引导和纠正,家长要告诉孩子负面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如果采取暴力的发泄方式,那势必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真的感到很压抑,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进行发泄,比如运动或者转移注意力,或者主动找人进倾诉和心理辅导咨询。
![](https://pics4.baidu.com/feed/bf096b63f6246b6006d7ad52d0edc34a500fa2d2.jpeg)
孩子有脾气是正常的,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而很多时候都会通过情绪发泄来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家长来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懂得控制自身的情绪。
我是吴顾念,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