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升学:高考前情绪敏感期,家长如何正确表

摘 要

  文末留言评论帮查全省排名【例:成都三诊理科560】 面对高考,不仅是考生,家长也会紧张。双方经常处于一种担心之中,害怕考不好,考不上,会被别人看不起,上不了某某大学,人

文末留言评论帮查全省排名【例:成都三诊理科560】

面对高考,不仅是考生,家长也会紧张。双方经常处于一种担心之中,害怕考不好,考不上,会被别人看不起,上不了某某大学,人生就完了……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时在头脑里闪现,影响亲子关系。

这种情绪尤其表现在,孩子考完试后,家庭关系非常容易受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成绩理想,皆大欢喜,一家人关系融洽;成绩不理想,孩子压力大,家长很着急,一不注意就会引起“大战”,一家人的关系降到冰点……

我们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为什么考试没考好,孩子却不愿意和家长讨论成绩呢?大概有4个原因:

第一,最终考试的结果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担心成绩不能符合家长的要求,自己失望,也辜负家长的付出。第二,父母、老师、社会将高考描述成一个人生的重大关卡,形成极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容易产生这次考试没考好,高考也考不好,一生受影响等夸大的想法。第三,对未来的不确定,产生担忧,怕过不去高考这道坎,也不知道过不去之后要怎样继续生活。第四,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还未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自我认知与预期认知产生巨大的差距。截止目前,绵阳四诊、成都三诊,加上宜宾、内江等地的大型模拟考试的结束,到现在,部分学生应该已拿到了成绩。针对还没有拿到成绩的学生,在得知分数前的敏感时间段,家长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关心呢?

家长要遵守的第一条就是不说不问。

孩子如果不想聊考的成绩,我们家长不要追问。成绩已经尘埃落定,再多的追问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抵触甚至和你对着干。

第二条,不求不应。

考完试要给孩子一段自我反省、自我放松、自我积淀的一个时间。

有些孩子考完,可能很快就沉浸到了游戏中,表面上不关心,玩游戏,实际上心里还是装着考试。这种情况,男孩子比较容易出现,他们的心理成熟稍微会慢一点,不过这也没有关系。我们需要让孩子自己有一段情绪恢复的时间。

第三个「不」就是不聊不追。

孩子不聊的话题,我们不要去追问,尤其不要去刨根问底。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和父母分离的过程。虽然做到这些很难,但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三个「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一定会非常和谐融洽。

针对已经拿到考试成绩的孩子,我们家长要做的也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不问原因问对策

孩子如果成绩不理想,家长切忌说:

「你怎么没考好啊」

「你是怎么回事儿!比上次掉了30分,一定没专心复习」

孩子会敏锐地感受到你的批评和指责,正确的做法是要问: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你觉得现在哪些科目还可以提升」

现在已经是高考最后一个月,实际上,大幅度提升已经不太可能,比较合理的状态就是保持现状,并有稍微上升的趋势。

建议孩子把所有的模拟试卷串在一起,按题型复习,或者把试卷上,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彻底掌握透彻。考题型基本固定,即便高考时题目本身没见过,但题型很熟悉,孩子也不至于太慌乱。

第二件事:不追过去求未来

什么意思?就是不要去再和孩子讨论:

「这个题目是之前就讲过的,为什么还出错」

「之前复习的时候你用心了吗?」

这些都没有意义,眼下需要立足现实,接受现实,探讨未来。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查询统计高三下期,所有大型模拟考试分数对应的省排名,找到最高和最低的排名,在这个范围内大概筛选能上院校,提前规划,做好对策。

怎么做呢?举一个例子,拿到孩子(假设绵阳理科)四次诊断考试的成绩,查询获得对应的省排名,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排名:

根据排名结果,结合高校在川录取的详细数据,就能大概圈定一个能上院校的范围。可以参考中国大陆大学排行(2021QS世界大学排名)

第三个点,共同规划孩子的下一步。这一点对所有家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的坎。

我过去也在大学里做老师,从事教育行业后我发现:不是最好就是适合,而是适合就是最好。

工作十余年来,我一直关注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接触最多的莫过于高考考生和家长。

志愿填报其实是一个孩子成长最关键的转折点,是生活轨迹的开始,甚至可以说志愿是选择未来生命的开始。孩子填了什么志愿,往往就决定了他一生的生涯轨迹,家庭的具体走向。

所以,眼下在和孩子共同规划下一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我们是在给谁选志愿——在给孩子选志愿。这个问题看似很好回答,实际上做起来,我们往往是给“分数”选志愿,给“就业的好坏”选志愿。

在我看来,只有考生和家长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了高校、专业、职业、行业的基础上,依据孩子的高考分数选报适合的专业和大学,达到“人校匹配”,乃至未来的“人职匹配”,生涯规划才能决定志愿填报。

换句话说,选择大学和专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上,选择与孩子分数匹配,适合的专业和大学,未来选择适合孩子的职业和行业。

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先生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如果孩子成功了但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

以人为本地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大学,未来选择适合的职业和行业,把志愿填报当成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实现途径,这才是志愿填报的主要依据。

考后和孩子的沟通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附加的点,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怎么爱孩子都没法替他学习,所以我们要把学习这个责任要慢慢地放在他的手上。当他担起这个责任,学习认真考个好成绩就是孩子为他自己负责,而不是为了博得家长开心。

这样的亲子关系,可以促使孩子遇到问题勇敢和家长沟通解决。

这点是大部分家长都忽略了的。在大部分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孩子小时候,家长直接下命令,要求孩子做什么就是了。但当孩子长大了,这招就不好用了,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多需要一个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家长和他们一起讨论他现在遇到的问题和要去追求的未来。

今天我就分享大家到这里。最后提醒大家,现在正是孩子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期,我们最好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如果你还想发火,不妨压一压,出门走一走,让自己深吸一口气。

临近高考,模拟考试越来越多,每个考生的成绩变化都非常快。有些孩子因为一时的成绩下滑,对自己信心不足。

这个时候家长、考生应该结合每次诊断考试对应的全省排名,科学全面地了解考生的能力水平能全省处在什么位置,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

不要紧盯着分数不放,全省排名才更有参考价值!

例如,绵阳四诊B1线(427分)比三诊(389分)高了18分,但对应的省排名却是相同的。

绵阳四诊理科427分对应省排名166864位,而426分对应的省排名为168584位。一分之差,领先全川1720位考生。

文末留言评论【例如:成都三诊理科560】,立即查询孩子历次诊断考试对应的全省排名,预选孩子能上院校,先人一步,做好准备。(今年成都三诊一分一段表还没有公布,能查三诊全省排名的工具不多,我们是通过等位分来计算,更准确哦!)

*我们是鲤鱼升学指导,一个帮助高中生科学报考,精准填报志愿的升学平台。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快来给我留言!

内容参考来源: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