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气、爱抱怨、为什么总这些情绪伤自己 商业

摘 要

  爱生气、爱抱怨...你为什么拿这些情绪伤害自己?《商业周刊》创办人花10年领悟的人生课题:不爱自己,就学不会爱别人 大约10余年前,我进入了世俗定义的「人生颠峰」和「超级舒

爱生气、爱抱怨...你为什么拿这些情绪伤害自己?《商业周刊》创办人花10年领悟的人生课题:不爱自己,就学不会爱别人

大约10余年前,我进入了世俗定义的「人生颠峰」和「超级舒适圈」。当时的我,事业顺遂,交游广阔,家中无事,生活悠闲。随兴所至,常骑着自己养的马驰骋,驾飞行伞御风而行,着潜水装和鱼群共舞。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表面春风得意,内心却日渐空虚。开始问自己:「生而为人,我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带着这个问题,我遍搜典籍、请教高人,折腾了几年,最后终于浮出一句话:「我是来学怎么活的!」当这句话变得不容忽视后,10年前,终于下定决心,放下自己创办的事业,走上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这10年,前7年我主要在做义工,从业余做到全职,从台湾做到全世界。最近3年,我开办了自己的「学怎么活」相关课程,分享人生心得,与有缘人一起同行。

人生只有一件事

除了活好,人生哪有别的事?忙别的事,都是庸人自扰。

人生到了一个阶段,开始越来越简单,也更能体会「大道至简」的真义。简单到最后,只剩一件事,就「近乎道」了。这件事,也只有2个字,就是:活好!

既然生而为人,当然没道理不「好好活」。这件事,人尽皆知。但我说的是:除了「活好」,人生没别的事。这就需要解释了。

人生苦乐成败,大约脱不了「关系」二字。在关系中,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2个念头。其一,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样?」如果别人并非「不得不」,而是真心的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彼此的关系,应该就「没别的事」了。

举例来说,如果你家的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这样的孩子,应该是不用教的。他每天绕在你身边,看你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就偷偷跟着学。他看你往东,他就跟着往东;看你往西,他也跟着往西。这样的孩子,还需要教吗?反之,如果他不想跟你在一起,更不想和你一样,你叫他往东,他必然往西。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不想和你一样嘛!这样的孩子,是没法教的。难怪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在工作中亦然,如果你的属下,都想和你在一起、和你一样,你就不必「管理」他们了。否则必然大费周章,事倍功半。

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亦然。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想和你在一起、和你一样,影响是自然发生的,不必刻意经营。这也许就接近经典上所说的「无相布施」了。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圣者,诸如孔老夫子、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经过了2,000多年,还有数以亿计的人想和他们在一起、想和他们一样。这些人生不逢时,只好从经典中揣摩他们曾经活出的「样子」,想方设法活成一样。所以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想」出来的,只能「活」出来。人生除了活好,真的没别的事。

一个活好的人,可以透过遇见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让自己越活越好。所以发生的都是好事,遇到的都是好人,怎么可能有「分别心」呢?因为越活越好,所以人生当下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时光,最后必能含笑而去。除了活好,人生哪有别的事?忙别的事,都是庸人自扰。

讲了那么多,你难免会问我「活好了没?」我的回答是:「还在学!」还在学,「怎么活才会好!」活到老,学到老,也真的只有这件事。

「爱自己」的方式

如果能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更喜欢自己,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做错了。

「爱自己」是人生的一门大课,我近日小有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过去的我,一直觉得「爱别人」才是人生的功课,无奈这门课如此难修,始终修不好。对某些人,能忍受就不错了,不知从何爱起;另一些人,好像应该并且值得去爱,却爱得无感无觉;还有一些人,很愿意好好去爱,结果却不怎么样…… ,总而言之,爱与不爱间,总难得自在,更别说圆满,最终成了人生一大悬念,少碰为妙。

直到几年前,才了解「爱别人」有困扰,是因为不懂得「爱自己」,没把自己爱到「满溢而出」,所以付出的爱质量不纯,自然不圆满。了解到这点后,我开始把「爱自己」当功课修,渐渐看到自己是如何的不爱自己,从何时开始不爱自己,为什么不爱自己…… 。

如此看见后,很惊讶的发现,周遭竟然充斥着不爱自己的人,很少看见真正懂得爱自己的人。最明显的,是爱生气的人,生气是如此伤身的情绪,他们竟然容许自己经常陷入其中、无以自拔,真是太不爱自己了。其次还有抱怨、嫉妒、占有、比较…… ,也包括比较不明显的傲慢、伪装、疏离、依赖、冷漠、好强,还有时下流行的媚俗和「酷」,背后的根源,都出于不爱自己。

一般来说,表面上看起来最自私、自我中心的人,其实骨子里是最不爱自己的;还有些人用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来掩饰他们不够爱自己;最特别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没事就要「宠自己一下」的人,用溺爱自己来替代真爱自己。看起来,「不爱自己」这件事,还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简直可以开一家百货公司了。我有时听一些人滔滔不绝,说自己多厉害、多满足、多有爱心,却看到他们脸上写着一个「苦」字,时常吓一大跳,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如此?挺吓人的。

虽然了解「不爱自己」是人世间很多问题的根源,但在「爱自己」这事的学习上,仍是漫漫长路,一不小心,就拿冒牌货当真,掉进自己不自觉的陷阱里,弄半天出不来。

直到近日,终于悟到:「爱自己」不是念头,而是结果。它是一个人用全然的觉知和愿意,去经历人生酸甜苦辣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状况。

我由此发展出一条简单的准则:自己面对每件事的作为,如果能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更喜欢自己,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做错了。透过这样不断的检视和修正,更爱自己,并因此更爱别人,都是必然的结果。

爱别人,来自爱自己;爱自己,来自修行。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管好「念头」

人一生重复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头」。

时间管理上,一个公认的法则是:应该花时间在「重要的」事情上。这句话大家早就知道,但真的有认真思索:到底什么事最重要吗?

我过去直觉的认为,重要的事,当然是影响大的、特别的、以前没发生过的事。但后来突然醒悟:也许「发生最多次」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一般以为特别重要的事,都不常发生,甚至一生只发生这一次。反而是被我们归类为「小事」的事,会一直重复发生。这些事,因为发生次数超多,所以最后对人生的影响超级巨大。

有了这样的了解后,我盘算了一下,多数人一生必做的事,到底有多少次?比如说:睡觉约3万次,吃饭约10万次,呼吸约6亿次。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无须在意的小事,由于在人一生中大量重复,自然形成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而在这些「小事」上,因为每个人的态度和习惯不同,经过大量重复累积,必然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修行师父们才会对弟子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走路,好好呼吸,」因为这正是「把重点放在要事上」的高效能活法。

接下来,大家一定会问:人生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到底是什么事?顺着刚才的逻辑,我们要先问:人一生做最多次的,是什么事?

答案是:想!人一生重复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头」。多数人一生起心动念的次数,超过百亿次。这些念头,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诱发我们的情绪,决定我们的人际关系、事业成败、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结论很清楚了: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管好自己的「念头」!无论是追求高效能的有识之士,希望自己这一生能「好好过」的人,或是发愿利益众生者,莫不致力于此。所以古今中外的修行者,才把这件事当作「第一要务」。

要管好一件事,首先要能「看见」。但偏偏念头瞬生瞬灭,四处游走,既繁且杂,大多数人是看不见的。我回顾自己的一生,花在这「第一要务」上的时间,几近于零,时间管理效率如此低落,难怪活成了这样。

我如今的人生功课,是尽可能提醒自己,想办法看见「自己在想什么」?尤其是,事情没弄好,或升起了情绪,甚至身体感觉不对劲,都问问自己:「刚才我在想什么?」如果人一生要培养一个真正重要的「好习惯」,应该就是这件事了!我自己受益甚多,供大家参考。

<看都看到这了,支持下小编吧,点赞收藏加关注,或者你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直接留言互动!谢谢>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