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儿的妈妈找到我,她说,自己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了。她见不得孩子不听话的样子,孩子发脾气时自己更加火冒三丈,除了想打孩子一顿,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听到她这一番话,我在心里暗暗惊讶——首先,她家的孩子爱唱爱跳,开朗活泼,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是一个让班里很多家长都称赞、羡慕的小姑娘。
其次,这个家长是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类型,也经常阅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
但是,我听她讲了一些发生在家里的事,发现一个问题:只要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这个妈妈也处于特别生气的状态。
我想说,一个成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控制得很好,却要求孩子一直做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是不是有些不太现实呢?
其实,在幼儿园里,老师常常接到家长对孩子的“投诉”。其中“在家爱发脾气”,是家长反馈最多的问题。
坏情绪从哪里来?
在以下情形中,孩子最容易发脾气——
自己的要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比如孩子想买一个玩具,妈妈不同意。有的孩子会哭闹,甚至躺地上打滚儿。做一件事时,没有比较轻松就获得成功。表现在搭积木、拼拼图等活动中,有的孩子一次不成功就可能推开所有的玩具,严重的会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感觉自己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来家里做客,妈妈对客人带来的孩子关注比较多,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会通过闹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该怎么处理
以上这些情形发生时,一千个家长就会有一千种做法。很多家长把能“制服”正在发脾气的孩子,视做一次成功的教育。
可多数家长不知道的是,这种“制服”如果不是孩子的心服口服,就是失败的。
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在孩子闹脾气时,我们熟知的“冷处理法”、“数数法”等方法,其实都是让家长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孩子的种种问题,常常是父母造成的,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这也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
再来举一个例子。一个家长讲述的发生自己和孩子身上的事——
一天早上起床后,孩子在刷牙,她见孩子速度有些慢,心里立刻火起。但还是强忍着火气,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样磨蹭,今天会迟到的。”孩子动作快了一点点。总算吃过了早饭,时间是7:39,距离学校要求的到校时间还有一分钟。而这时,小女孩还在找鞋。此时,孩子好像才发现自己迟到了,开始哭鼻子。催促妈妈赶紧走。这个妈妈故意慢悠悠地下楼,平时送孩子上学骑电动车,今天换成了自行车。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做,哭得更加厉害,说:“我迟到了,骑自行车就更晚了。”这个妈妈没有理她,坚持骑自行车去送孩子。等到了学校时,迟到了近15分钟。
有句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有了这次迟到的经历,这个女孩不会再迟到了。这个妈妈的做法就比较巧妙、合理。
为孩子疏导情绪
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该怎么样进行疏导呢?
一、在运动中释放情绪。
孩子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运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是有效疏导情绪的好办法。
比如在孩子闹情绪时,可带他出去打球、跑步、骑自行车,做一些孩子喜欢的运动。
有的孩子会在畅快的运动后,把之前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如果确有问题需要纠正,家长在孩子情绪稳定时候再讲道理,比在他哭闹时讲效果好很多倍。
二、通过故事启发。
这也是老师在集体教学中的常见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适用的。
《生气的骆驼》讲的是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行走,被一块玻璃硌了一下脚掌。它生气地踢走了玻璃,脚掌却被划破流血不止。血腥味儿吸引来了成群的食人蚁,骆驼在后悔中死去。
还有一些适合3-6岁幼儿的图书中,也有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
幼儿情绪管理互动读本《托马斯和朋友》,采用的是哈佛大学“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体系,用好故事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情绪的小妙招。比如这套书其中的一本《托马斯不要坏脾气》,教孩子甩掉怒气。
当然,情绪不仅仅是发脾气一种,还有焦虑、恐惧、同理心等,在这套绘本里都有相应的单独绘本。
三、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身边的老师。我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冲动,沉着、冷静,是孩子最好的效仿、学习的榜样。
相信家长朋友们都是聪明家长,能和孩子一起管理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