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让情绪失控伤害

摘 要

  今天,在超市遇到一名妇女带着两个小孩,大的女孩约三岁,小的尚在襁褓中,这位妈妈想要去上楼,但是小女孩刚好看到前方的玩具便跟妈妈说要过去看看,这位妈妈竟突然大发雷霆

今天,在超市遇到一名妇女带着两个小孩,大的女孩约三岁,小的尚在襁褓中,这位妈妈想要去上楼,但是小女孩刚好看到前方的玩具便跟妈妈说要过去看看,这位妈妈竟突然大发雷霆,全然不顾自己正身处公众场合,一顿吼叫后一巴掌打在了小女孩脸上并呵斥小女孩站着不准动不准哭,小女孩站在原地憋红了小脸,看妈妈一转身便哇地大哭,真是让人心疼……

也许这位妈妈正在经受着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格外坚强隐忍,但此时的她情绪失控了,她把她的压力都释放到一个三岁孩子身上了。这样的情景其实并不少见,它正是生活的一个典型缩影,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孩子的一点点错误就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大叫。但这种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孩子错,而是孩子的行为刚好成为了父母情绪爆发的导火线,只要孩子没有因为父母的打骂而发生意外,那么父母都不用受到道德谴责,更不用负法律责任,而且孩子的反抗不会构成任何威胁或根本不会反抗。对父母而言,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显然是有利无害的,但是对孩子而言这可能是巨大的伤害。

一、情绪失控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1、失去安全感,形成敏感悲观性格

孩子的安全感通常是指他相信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并且相信自己是能够安全地应对各种问题的。而孩子最初都是从亲子关系中获取安全感的,尤其是从母亲身上获取,出生后最初认定母亲是安全的,随后扩展到其他日常亲近的亲人等。若孩子认定的安全的人突然对其大发雷霆,那么孩子从小形成的安全感就会因此遭到破坏,这种视觉和心理上甚至身体上的冲击会使孩子经常陷入一种恐惧之中,从而形成胆小的心理,并逐渐变得压抑、敏感。

2、模仿父母情绪失控的行为并逐渐成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最早认识也接触最多的人,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长期处于父母情绪失控的环境中,孩子会认为情绪失控是一种正常的、必须的生活状态,或认为情绪失控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从而模仿父母的此类行为,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3、亲子关系不融洽

婴幼儿的抵抗能力尚弱,情绪失控的父母对其而言是异常可怕的,这种恐惧会让孩子从行为及心理上疏远父母从而保护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便不会跟父母亲近,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甚至厌恶父母,而且这种伤害通常会伴随孩子一生,意味着这将会给亲子关系造成长期的影响。

二、在孩子面前如何控制情绪?

1、接纳自己及生活的不完美,远离坏脾气

家长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通常不在于孩子,而是孩子刚好成为一根导火线,真正的原因是父母本身的压力或焦虑,如工作不如意、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等,而导致这些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几乎都是父母对自身及生活的过高要求。只有接纳自己本身、家人和生活的不完美,对未来充满期待但能安于眼前,才不会对自己及家人过于苛求,从让自己远离坏脾气,这就如同釜底抽薪,从根源上控制不良情绪。

2、发脾气前冷静几秒或转移注意力

当情绪即将爆发到孩子身上前让自己冷静几秒钟,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孩子的错,告诉自己首要任务是控制情绪,其次才是处理事情,或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个心理学著名法则叫“费斯汀格法则”,即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反应决定的。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反应,才能更好地控制那10%的事件。

3、理解孩子的行为

父母学会正确理解孩子的错误行为,会让自己更接纳自己的孩子并帮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比如孩子出现打人、发脾气等行为,父母及时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及其目的并帮加以适当引导才会让孩子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这首八岁孩子写的诗歌曾感动无数父母,它告诉我们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纯净温暖的。

这一生,父母子女一场已是莫大的缘分,愿我们都能满足当下,珍惜眼前陪伴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光,莫让情绪伤了彼此。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