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情绪”太难懂?行为学“ABC观察法”

摘 要

  孩子的脸就像6月的天气,阴晴不定。这往往让父母很是头疼,当孩子的情绪毫无掩饰的发泄出来之后,看着孩子崩溃的小模样,父母很多时候竟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情绪

孩子的脸就像6月的天气,阴晴不定。这往往让父母很是头疼,当孩子的情绪毫无掩饰的发泄出来之后,看着孩子崩溃的小模样,父母很多时候竟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情绪。

甚至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无理取闹,所以自己很有可能对孩子进行一顿责骂。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乖巧一点,听话一点,甚至不允许孩子有情绪。

因为面对孩子的哭闹时,父母总是会显得手足无措,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安抚孩子,这其实和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有着很大的关系。

01孩子为什么会有小情绪?

1、孩子的小情绪是他们内心的表达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就是语言,可是这对孩子而言显然无法做到。

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还没有语言能力,所以只能通过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要求父母必须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

2、对陌生环境的警戒心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当他们处于陌生环境时,会本能的产生警戒心。

比如当他们觉得有人侵入了自己的地盘时,愤怒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

3、得到的关注较少

孩子都是希望得到他人关注的,特别是对于父母,孩子更是希望父母的焦点始终在自己身上。

一旦父母对其他孩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关注度,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小小的嫉妒之心。

这时他们的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其实是在向父母发出信号,希望父母能够多关注自己。

02行为学ABC观察法,能够让我们更懂孩子

A=前因:观察孩子在哭闹之前发生的情况当孩子突然间有了小情绪时,父母千万不能让自己的情绪也随之失控。

而是应该让自己尽量保持冷静,并且努力去回忆孩子在出现小情绪之前,自己是否对孩子做了一些不适合的行为,或者是对孩子说了一些伤害他们的话语。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小情绪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而是受到一定原因的诱导。

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够做到既治标又治本,让父母能够找出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B=行为,即孩子具体的哭闹行为本身当孩子们听到的时候,父母要观察他们哭闹本身的行为,因为孩子的哭闹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故意的哭闹和真实的哭闹。

故意的哭闹,是指孩子只是假装流几滴眼泪,他们想要借此看一看父母的反应,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逼迫父母选择妥协。

真实的哭闹是指孩子情绪真的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刺激,这时父母就应该好好的和孩子沟通交流,做到理性的看待孩子碰到问题,避免用一些责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C=结果,即哭闹行为出现后父母的处理方式,以及孩子反应孩子会有负面情绪产生,当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主动说话时,父母必然会怀疑他们已经有了小情绪,只是一时间很难确定。

这时父母可以有意的去阻止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他们正在专心的玩平板,父母可以趁他们不备把平板突然拿走,以此来观察孩子的反应。

这时父母需要着重观察孩子情绪爆发前后有没有一根纽带在牵系,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之后,就能够知道孩子小情绪的产生是发自内心,还是简单的无理取闹。

03通过例子,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如何使用ABC观察法

选取一个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孩子跟你妈妈去逛超市,无意中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变形金刚,可是不管怎么央求,妈妈都没有要给她买的意思。

于是孩子开始大发脾气,甚至躺在地上翻身打滚,这 让妈妈实在是没有办法,最终只有选择妥协。

A、父母此时要了解孩子情绪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孩子之所以想要这个变形金刚,很有可能是他们在同学家看到过,或者他们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玩具,当然也不排除有时心血来潮突然想要。

又或者父母曾经对孩子有过承诺,比如完成某样事情,就奖励一个变形金刚。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兑现。这必然使得孩子心中一直有个疙瘩,所以他们看到变形金刚就会想起之前父母对自己撒谎的行为,这时孩子就会委屈,自然会产生情绪。

B、观察孩子本身的行为孩子之所以选择大哭大闹的方式,就是因为这种方式比较激烈,能够瞬时间引起父母的注意。

当然对于还不会讲话的孩子来说,只能通过这样的情绪方式去发泄,但是对于有语言能力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威胁父母。

所以当孩子在地上翻身打滚时,妈妈会很快的选择妥协。

但是这样只会让孩子渐渐的养成一种习惯,认为通过哭闹能够得到一切。

所以父母要尽可能的让孩子知道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哭闹只会让他们失去信任,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C、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需求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当然是正常现象,甚至有时还应该鼓励。

但是父母要引导孩子去正视自己的需求,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变形金刚,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提出其他的需求。

比如把原本准备购买变形金刚的钱买一些学习用品或者真正需要的东西,但孩子的情绪也有所缓解。

父母要尽量做到和孩子有同理心,因为只有共情才能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可以提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提无理需求,因为这几乎可能肯定是很难被接受的。

孩子的性格养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体现,而这时又是他们情绪发展最关键的时期。

所以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多引导孩子陪伴孩子,让他们的性格变得积极阳光,自然能够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几率,成为一个拥有幸福的人。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