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街头暴打女儿,只因孩子没遵守纪律,情绪

摘 要

  近日一则视频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在视频中,一位中年妇女用自行车数次撞向一名小女孩。 网友们隔着屏幕便可以感受到这名中年妇女的用力之大。小女孩子被数次撞倒,但是却

近日一则视频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在视频中,一位中年妇女用自行车数次撞向一名小女孩。

网友们隔着屏幕便可以感受到这名中年妇女的用力之大。小女孩子被数次撞倒,但是却全程都没有挣扎和反抗。随后,如雨点般的巴掌一个接着一个地落在了女孩的脸上,其用力之大令人心惊。

网友们不明真相,纷纷以为这是后妈在虐待孩子。

而后,经过核实确定,视频中的中年妇女是女孩的亲生妈妈。当天因为女孩没有遵守学校的纪律,并且和同学有纠纷矛盾发生,这位宝妈被两次请到学校。也许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指责心有不顺,也许是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恼。于是情绪激动的宝妈便当街对女儿大打出手。

在视频下方很多网友留言指责这位宝妈实在是太过分了。

“这么打孩子,就不怕孩子有心理阴影吗?”

“孩子不听话只能靠打一顿来教育吗?这位宝妈实在是太愚蠢了。!”

“孩子调皮是天性,父母教育需要有耐心才行。”

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就像是孩子世界里的光,可是,在情绪失控时,这些可以为孩子做出巨大牺牲奉献的父母却成了随时有可能将孩子吞没的怪兽。在情绪失控时,父母忘记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初衷不过是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

△只会靠打骂教育孩子的父母,其所展现的是为人父母的无能和愚蠢

此前一段电梯监控视频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一名宝妈对着躲在角落里的小男孩拳打脚踢。每一脚都是卯足了劲儿踢出去,每一巴掌都足以让孩子头晕目眩。

宝妈情绪激动,每踢孩子一脚,全身都因为过于用力而抖动。很难想象此刻在小男孩眼里,妈妈的形象究竟有多可怕。

短短几分钟的电梯时间,这位宝妈就踢了孩子十几下,耳光更是数不过来。终于,电梯的门开了,宝妈一脚把孩子踢出电梯,随后电梯门关上了,但是可想而知,这位宝妈对孩子的打骂并没有结束。

而追究这位宝妈打孩子的原因时,仅仅是因为孩子在邻居家玩得太久,自己叫孩子回家吃饭,孩子磨蹭了一会儿。

有网友替这位宝妈开脱称:“不当妈不知道养孩子有多难,面对气人的孩子,宝妈情绪激动也是正常。”

“父母养孩子一回不容易,如果不是气急眼了,根本不会对孩子动手的。”

“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根本不知道看起来小小的孩子究竟有多么大的破坏力。”

可是事实真的如网友们开脱的那般,打骂教育是父母不得不学会的教育秘诀吗?孩子出生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是逐渐形成的,因为缺少生活经验,他们自然会犯错。而当家长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时,为什么不能淡定一点地接受孩子会犯错这件事呢?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做到完美,这本身就是父母的愚蠢。

△父母的情绪化让孩子身上多了些想要抹去也抹不掉的伤痕

父母被情绪化所裹挟让孩子的内心很受伤。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父母的脸色会让孩子瞬间陷入恐惧和不安之中。

存在于家庭中的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让孩子的童年里充满了无法承受的伤痛。而这些伤痛并不会因为孩子逐渐长大而慢慢消逝,它们会悄悄地躲在孩子内心的角落里,时不时地侵袭着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时不时地摧毁孩子眼中的幸福感。孩子渴望与父母亲近,但是却无法与父母亲昵。

父母的情绪化为孩子做了一个糟糕的情绪控制示范。一个喜怒无常的妈妈很难相信她会教出脾气温和的孩子。

父母无法控制情绪,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当孩子被情绪困扰时,孩子想不到要怎样去调整和控制,因为在孩子的意识里,根本没有接收到父母掌控情绪的行为示范。

孩子也会学着父母一样把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到别人身上,于是即便孩子讨厌父母的情绪化,但是最后却也成了和父母一样的人。

父母的情绪化让孩子始终活在内疚和自卑之中。当父母把孩子当成是情绪垃圾桶时,孩子所接收到的是消极的环境刺激,孩子从中感受到的是“我不好”的环境暗示。

父母的打骂让孩子身处于差评之中,这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不配”的心理状态。孩子无法摆脱父母的打骂,成为父母眼中优秀的人,这让孩子陷入自怨自艾的自卑中不能抽身。

△为人父母理应对孩子少一点情绪化,多一点温柔以对

心理治疗师M·斯科特·派克在自己的书中说道,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是如何恰当地表达爱。

只有教育而没有爱的表达,这势必会造成孩子的不幸,甚至是整个家庭的不幸。我们毫不置否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不恰当的表达只会让人“因爱生恨”。无法控制情绪化,最终会让教育中的爱被打骂所淹没。

1.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很多个阶段孩子的行为不能够被父母所理解。这是因为父母的认知是成熟而固定的,而孩子的认知却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父母有必要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表现,不要对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或者是完全实现不了的成长目标。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阶段多一些了解,自然不会为自己的“无知”而发火。

2.对孩子多一点同理心

孩子也是拥有自尊心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被温柔对待。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具有话语权的强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心所欲。

孩子的成长值得被温柔以对,也许是一个爱的拥抱,也许是一句温暖的安慰,这些都在一点点地构建起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高自尊感。

3.放下教育中的焦虑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有人问孩子:“你爸妈会不会打你?”

孩子想都没想就说:“会。”

那人接着又问:“为什么他们会打你?”

孩子很淡定地说道:“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便打我了!”

父母在面对自己无法把控的孩子的成长时,便会有焦虑心理产生,当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时,被放大了的恐惧便成了情绪化的来源。

少一点焦虑,多一点平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以按照世俗的比较所衡量的。

△小结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孩子的一片天。当父母把孩子扔进孤独、无助、恐惧之中时,孩子所感受到的伤害是不可以被轻易弥补的,而这些也将会伴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

父母教育说到底还是爱的教育,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化这是父母不可回避的课题。大家对于父母的情绪化教育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