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自绿读书会”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定期有分享。完全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https://pics3.baidu.com/feed/9f2f070828381f30a46b0017e7668b0e6f06f088.jpeg)
茶,每天都喝,通常是在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后,煮上一壶开水。
不一会儿,水开了。
![](https://pics3.baidu.com/feed/0b55b319ebc4b745ee4cbd95859bd911888215c2.jpeg)
然后,不由分说将水倒入早已准备好茶叶的杯中,然后一口一口地,浅斟酌饮。
喜欢用玻璃杯泡绿茶,会别有一番韵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茶趣。
泡上一包茶叶,去品味那载沉载浮的茶韵,清香盈鼻,浓而不酽;透过玻璃杯晶莹剔透,洞观无遗。
细细观察,那片片绿芽上满披着茸茸白毫,犹如勃勃生机的春意散在茶汤中,在满目葱茏的绿色中,闪烁着希望的银光。
凝神观看杯中那上下沉浮、香气四溢的茶叶,百态千姿,栩栩如生,又难免令人思忆起人间冷暖浮沉。
![](https://pics5.baidu.com/feed/a2cc7cd98d1001e988729bc2f169bcea55e7971b.jpeg)
浮起的吸饱了水分一片片茶叶不情愿地沉下,沉下来的受到扰动又不甘心地努力浮起。半盏醇香茶,观浮沉人生。
![](https://pics3.baidu.com/feed/562c11dfa9ec8a13a72033cbb9645689a0ecc055.jpeg)
茶通人性,茶叶有“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但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完全奉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先经火烹焙或遭水煎泡中,舒展娥眉,含笑而去……”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从茶叶中萃取出来的杯中之茶汤了。
![](https://pics4.baidu.com/feed/4afbfbedab64034f288b62e7e6a4be370b551d7e.jpeg)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
用水冲茶的过程,不就是生命存活于世间的过程吗?开水冲入茶杯中,从无味到淡,自淡转浓,由浓复归于淡,从淡再变为无味,不正是印证了生命的流程吗?自清转淡时,熏陶蕴蓄,生机勃勃;自淡转浓时,风华正茂,苦香皆有;自浓转淡时,清澈宁静,余香缭绕;自淡转清时,返璞归真,万物皆抛,复还于水。或许,这就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情怀,生命的滋味。
在沧海桑田的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地要溶入这大千世界变化纷纭的红尘中去。
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出生、成长、工作到离世,贡献出自己的毕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
茶叶的精华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与否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满人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未被他人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溶汇交融的过程中学到了本领,成就了事业,有助于他人,有助于社会,贡献了自己,成就了人生。
![](https://pics2.baidu.com/feed/8644ebf81a4c510f6c4a54942e3ee22bd52aa524.jpeg)
因为有了茶,清澈的水,因茶而不再平淡无味;
因为有了茶,繁闹中多了点沉静的深思;
因为有了茶,快节奏的生活中注入了几分闲适和恬淡。
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
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
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再高,能力再强,若归隐山林,不奉献于人类社会,又何足道哉?
生命的短暂犹如一片茶叶,不必去追求那所谓的永恒和不朽,也不必苦苦地追求眼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如果为此而穷尽一生,岂不是本末倒臵。
一颗平常心,看清凉世界。
![](https://pics6.baidu.com/feed/78310a55b319ebc45d1ebf8ecd4108fa1e171635.jpeg)
茶的本色是清纯、淡洁、隽永、质朴、自然,以素朴的人性与茶之本性契合,才能体味到饮茶的真谛。
![](https://pics1.baidu.com/feed/6609c93d70cf3bc78a2e60da9d677da7cd112a43.jpeg)
卢仝的千古绝唱 “饮茶歌”道出了饮茶后轻身换骨的飘然心态。
饮茶歌
日高五丈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凤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润吻喉,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