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主动迎接未知的挑战时,我们可以用电影里哪吒的那句话来激励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需要接受无奈的结果时,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劝慰自己:如果迫不得已,那也由我说了算。 云上毕业季,或许正是特殊时期对个人心态的一次独特考验,无论在何种形势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有终极自由 选择以何种态度去面对。
---------------
因为疫情已居家3个多月的大四学生吴月,总结了自己 云上毕业季 每日轨迹:上午一觉睡到11点,在吃早午饭的间隙里打开综艺,对自己说看完了马上写论文。等到终于依依不舍地把综艺关了,在word上打了几十个字后,拿起了手机。在手机-电脑的循环往复中,一天过去了。看着进展甚缓的毕业论文,吴月的脑海里偶尔会冒出一个问题: 我还能顺利毕业吗?
相比于吴月的 佛系拖延 ,南京金陵学院的许嘉则经常焦虑到睡不着。许嘉通过了 国考 笔试,但面试却因为疫情迟迟无法开展。 现在啥都不确定,工作拖着,毕业论文也不知道会怎样。 在这个毕业季,许嘉很头疼, 老师催心里慌,老师不催心里更慌,毕业生太难了。
在2020届毕业生的计划中,此时的自己本该泡在图书馆着手毕业论文的收尾工作,如期完成各类考试与面试。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规划好的一切:图书馆书海化为卧室里的小书桌和时不时断线的校园网VPN,工作面试日期一延再延,漫长到看不见尽头,过去见个面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在线上反复沟通好几天
紧张有序的毕业季,由于疫情转移到了 云上 ,原本按部就班的步伐仿佛成为云端漫游的风筝,找不到支撑的根基,焦虑如影随形。
论文 难产 , 宅家 拖延怎么办?
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的大四学生陈铎说,这个时候最怕导师突然对自己学业表示关心。 今天,导师问我终稿怎么样了,瞬间便有当头一棍的感觉。 写毕业论文期间,陈铎发现自己的拖延症愈发严重, 上个周本该完成论文终稿,但一直拖着,觉得下个周再干也来得及。
陈铎觉得,在家写论文的状态极差,当没有图书馆的学习氛围督促,手机、床、枕头都具备格外强的吸引力。 虽然知道应该动笔了,但总是没办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每天都觉得,其他一切事情都比看文献写论文有趣,什么都可以干,就是不想写论文。 面对导师的催促,陈铎默默地在同门小群发了一句: 咱们交终稿前,彼此通个气,定个差不多的时间一起交。
作为理科生的陈真心细细列出了毕业论文 难产 的数条理由:自控力不足、时不时干扰自己的琐碎家事、跟老师的沟通不够直接及时有效。 论文进度与自控力、个人效率挂钩,要是日产万字,我也不用担心了,但现在简直是手工作坊时代效率。 陈真心发现,在家里总觉得身边没人讨论,自己是在孤军奋斗,不踏实。 跟同学在网上讨论不如在学校里跟同学们在一起踏实。在学校大家更有紧迫感,更想奋斗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副书记王瑞敏认为,在家拖延效率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畏难情绪;二是学习状态不佳。这时不如启动 目标导向思维 : 要提醒自己不断关注目的,问自己:我这样想这样做,可以让我达到目的吗?当意识到那些带有自我挫败性质的想法和行为后,我们就能改变那些消极的反应,采取有助于达成目标的积极行为。
如何缓解 云上毕业季 的拖延,王瑞敏老师指出,针对畏难情绪,可以用 目标分解 来化解, 把论文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继续分解成小目标,分解到踮踮脚就可以够到的程度,比如整理一个概念的定义,完成一步,再立个新的 下一步行动 的小目标,让一个个小小的标志物牵引着你度过漫长的爬山过程。 而针对学习状态不佳,不妨试试用 仪式感 来启动自己,同时设置诸如 番茄钟 督促,用 同伴打卡 激励。
云上毕业 太焦虑,不如主动适应 新常态
对于温州商学院大四学生辛瑞而言, 云上毕业季 给自己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求职没有 实感 。当面试转为线上,沟通似乎不够顺畅。 线上效率太低了,信号会卡顿,有些咬字不清的地方需要对方重复,电话面试看不到脸,还会不小心打断对方说话。 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辛瑞有点着急, 目前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设计类专业的非常少。我投递了简历给一些公司,但至今也没有录取,越等待越焦虑。感觉自己的未来就像一片迷雾,茫然看不到终点。
因为猝不及防被抽中毕业论文外审,研二的姚顺利在这个毕业季异常焦虑。 一直担心论文选题和内容能否符合要求,因为外审要求更高,更不容易毕业。 当毕业季最终在 云上 进行,焦虑感瞬间翻倍:宅在家改论文,缺乏共同努力的战友,很多想法只能自己消化,跟父母倾诉也无法获得理解。这个月,姚顺利因为一点也不 顺利 ,急得哭了好几次。
爸妈不太理解我的情绪,觉得我小题大做,承担不了压力和挫折。 姚顺利觉得,自己可能确实过于担忧了, 可能只有交完论文,状态才会好起来。
陈真心则觉得,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担心未来,疫情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带着不确定性。博士招生延迟,自己没有好好规划时间学习,想找工作又不想找工作,颓废中想努力,但不够努力又觉得很内疚 而这些事,除了自己,好像并没有人真正关心 。
王瑞敏老师认为, 云上毕业 的焦虑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话题 如何应对疫情之下学习工作的不确定性。在心理学概念中, 不确定性忍受力 是一种认知倾向,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解释、预测和反应。不确定性容忍力越低的人,越倾向于敏感地识别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从负面视角对事件进行解释,对未来发展走向作出悲观预测,在情绪和行为上也出现负面反应,比如感到忧心忡忡、焦虑难眠、拖延逃避,难以有效应对挑战和困难。
其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疫情将此特点放大了而已。 王瑞敏老师指出,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良好控制,但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全球的疫情形势将如何发展,个人的生活何时才能完全回到正轨,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适应当前疫情防控下的 新常态 ,在不确定性中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 虽然远程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如果停留在抱怨、排斥、逃避的层次,是不适应新状况的表现。 只有从内心中接受现实,才会有平静的心态。
顺其自然、积极面对, 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这个特殊的 云上毕业季 , 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王佳宁经历了从 着急 到 淡定 的心态转变。面临求职难题的王佳宁坚持投递简历,然而因为疫情的缘故,收到的回复很少, 但简历投多了,也就不那么患得患失了 。
对于如何缓解当下毕业与求职 不知何时是终点 的焦虑,王佳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我喜欢倾诉,有时候会遇到擅长安慰或者比较成熟的人,他们会给一点疏导和指导意见。尤其是当收到一些完全不是自己思维模式能得出的意见时,会受益良多。
王佳宁表示,自己平时习惯于多观察周围的人,自身所了解的样本量越大,心态就越开阔。王佳宁曾经历过HR实习,有空会翻翻员工的履历,发现有人会转行,有人存在很长时间的失业,有人高开低走,也有人到中年时来运转。 看到更多人相同或不同的经历以后,就会更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当下的特殊阶段,一时找不到工作只是暂时状态,时间久了工作总会有的 。
陈真心则觉得,虽然焦虑,但她在云上毕业季时期的心态调整还算不错: 习惯了吧,不然怎么办?自己努力调试。找到一个让自己放松的小方法,比如烘焙。 宅家时期,陈真心靠着烘焙下厨让疲于应付毕业论文的自己开心一下。 有空就征服自己的胃,花好几个小时专心做吃的,专心的时候,不痛快的事情就忘记了,暂时放下压力,享受当下的快乐 。
王瑞敏老师指出,在这个拖延与焦虑并存的 云上毕业季 ,提高对生活的掌控感很重要。首先,要接受现实,承认当前的情况超出了我们的控制, 自愿接受那些不受我们控制的情况,恰好就是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因为是我们自己选择了顺其自然 。其次,尽我们所能去面对并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面对的问题看作一种挑战,就不会感到事态失控,因为设定目标、做出计划、采取行动,这些措施本身就可以提高掌控感,也可以振作精神,让心情好转。
需要主动迎接未知的挑战时,我们可以用电影里哪吒的那句话来激励自己 我命由我不由天。需要接受无奈的结果时,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劝慰自己 如果迫不得已,那也由我说了算。 云上毕业季,或许正是特殊时期对个人心态的一次独特考验,王瑞敏老师表示, 无论在何种形势何种情况下,我们都有终极自由 可以选择以何种态度去面对。 (余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