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悦
发生矛盾,感情用事大喊大叫的方式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如果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方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只会加剧双方的矛盾。
我们通过《婚姻心理学》来分析和解读一下反生矛盾和解决的有效办法。
一,首先,我们发生矛盾情绪没有管理好,就会失控,我们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尊重或者受到伤害时,出于自我防守的考虑,才会如此这般的勃然大怒。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双方产生僵持的状态。
这种失控似乎是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最好方式,却是不够理智的体现,也是自我不够成熟的表现,殊不知,当我们被焦虑、悲伤或者愤怒困扰的时候,我们丢掉的这种心态正是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有效的工具。当一方失控,另一方紧跟着失控,一味地责怪,怒吼,批判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二,发生怒吼争吵过后,紧接着就会僵持,冷战。互相保持距离,谁也不愿意作出让步,把自己封闭到自己的内心空间,不愿与对方交流,甚至会认为自己先开口都是一种自我贬低的行为,但事实是两个人要抬头不见低头见,内心世界再怎么封闭,也在一个空间活动。
即使迫不得已开口,也会非常客气,主要是害怕矛盾再次的爆发而受到伤害。但这样一直冷战也不是办法,两个人生活难免少不了磕磕碰碰。为了避免自己情绪再次失控,一直保持疏远的状态是不利于关系的缓和,时间久了,还会衍生出更多的猜疑和麻烦。与其在这种矛盾的逃避和冷战中僵持,不如想办法找个折中的台阶下,既不让对方积怨,也不会让自己郁闷。
三,双方互相疏远意味着切断了与对方的联系,很难保证正常的沟通和解决问题。因为其中一方认为只有完全与伴侣断绝联系才会变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个体,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解脱了自己,却无法摆脱与伴侣的联系,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以后都会不断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
一厢情愿只能暂时蒙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有脱离困境的假象,但实际上是自己不能与有关系的人都脱离关系,排斥别人,这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与自己期待过的感情完全解脱。
两个人的结合到分离都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尤其是有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完全不接触是不可能的,没有孩子的呢?不见的没有过感情,也很难从记忆中彻底抹掉。
其实越是刻意越会显得计较,相当于就给自己的心理暗示,这样倒助长了不平衡心态。与其刻意去忘记和改变,不如放松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改变自己,自己变强大了,也就不会计较这些。
四,双方的承担不一致。一个事事亲为,尽心尽力,一个不管不顾,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就会让做的多的一方产生抱怨和不满,不付出的一方会养成懒惰的习惯,最后就会分歧越来越大。
一方对于婚姻生活总是过于操劳,可以说是事事关心,比如,在打理家务、管教孩子、走亲访友、相互沟通、增进感情等方面往往超出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相反,另一方则明显缺乏责任心,总是表现得游手好闲、经常在办公室待到很晚或者借口身体不适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样就会引起下意识的消极作用,承担过多就会疲倦,由抱怨到消极抵触,就会产生很大的间隙,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就会持续发酵,直到爆发。
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协调分工,减少对方的负担,让两个人处在平衡和轻松的状态,这样就不会积怨成恨。
五,把第三人卷入双方的冲突中。两个人不能心平气和的交流时,就会寻求第三人来倾诉,表面自己的立场,遇到明事理的第三方,倒能缓和两个人的矛盾,否则,不但没有意义,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矛盾。不能直面自己的婚姻问题,一味地向第三方倾诉自己的苦恼,只会加剧自己的烦恼,对解决自身矛盾没有作用。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客观看待对方的问题就显得很重要,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就会改正,了解到对方的迫不得已就会包容,既能让自己有勇气化解矛盾,更能给对方一个让步的机会,也算是两全其美。
认识自己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保持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问题有矛盾保持冷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仅能避免问题的扩大,还能及时有效地找出根源和解决办法,相反,争论谁对谁错只会加剧问题的严重,还会伤和气,没有任何的意义。
婚姻心理学从婚姻角度入手,解决两性的矛盾和相处难题,同时也适用于平时的人际交往,道理是相通的,具体如何做,还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遇见的不同情况进行对待,但需要的冷静态度是必要的,没有冷静应对的心态,是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解决实际问题的。
冷静,反思,有效沟通就是和气相处的万能钥匙,对大家来说都有用。
对于情感管理的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交流哦~
图|网络
-END-
今日话题:#涓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