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十二:万里风尘行路艰,朴素的情感也动

摘 要

  林廷这个人,虽然也留下了不少的诗,但他的名字已极少人知道。遍查其信息,只知道他曾于明朝嘉靖年间任工部尚书,赠少保。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曾在全国多个地方任职,长年

林廷这个人,虽然也留下了不少的诗,但他的名字已极少人知道。遍查其信息,只知道他曾于明朝嘉靖年间任工部尚书,赠少保。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曾在全国多个地方任职,长年漂泊在外。

林廷的诗没有特别惊人之句,也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他只是和现在的普通人一样上上班,和朋友喝喝酒、品品茶,有空就出去看一下山山水水。虽然他在明嘉靖朝曾任工部尚书,也算是极高的官了,但在漫长的历史长路中,他其实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只是普通的过客。这个普通过客,在嘉靖二年(1523)的今天写下了这首诗:

闰四月十二日度分水关

又携书剑度闽关,半百流光两鬓斑。庭训片言犹在耳,君恩五世重于山。十年江汉垂纶久,万里风尘行路艰。况值明良新际会,未容杖屦便投闲。

分水关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至今犹存。从诗题可知这是作者路过这里时所作,参考他其它的诗及这首诗的内容,他是赴闽任职,时年50岁左右,而且他并非第一次从这里经过。

这首七律并没有特别之处,“况值明良新际会”不忘对朝廷来一番露骨的歌颂,现代人读来未免觉得可厌。“未容杖屦便投闲”说老了还要为国家做点贡献,意思是好的,却太直白,落了俗套。但这首平淡的诗也还有朴素的感情。“庭训片言犹在耳”,尽管年已半百,但父亲的教诲依然还在耳边,这种对父母的爱,正是任何普通人都具备的感情;“万里风尘行路艰”,正是任何为了生活奔波,尤其是为了生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在林廷写下这首诗前两百多年的历史上的今天,宋末元初的方回也曾写过一首诗:

砚几书床茂树间,花深竹密地宽闲。绿阴正是浓时节,遮尽人家只见山。

和林廷相比,方回这首诗就高得太多了。那么方回是怎样一个人呢?南宋理宗时,贾似道当权,他向贾似道献媚,当上了官。后贾似道败,他又上《十可斩疏》,痛陈贾之罪状,得以升职。元兵将至,他高喊死守,元兵真的来了,他又望风而降,当了元朝的官。谁知元入主后,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很快被罢官。从此他专心研究诗,也写了很多诗,平均每天一首甚至多首,把诗写成了日记。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像林廷这样普通而有着朴素情感的人是大多数,像方回这样口是心非的人也不少(他们甚至把写日记说成“未容杖屦便投闲”)。在中国文学史上,方回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林廷是可有可无的。“绿阴正是浓时节,遮尽人家只见山”,林廷,正是被历史的浓阴遮住的“人家”。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