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实习生 周嘉禾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肖彬(化名)却暂时离开了原本该在的课堂。一个从未有所过的超长假期,让他很难再适应学校的节奏,尤其是面对考试的压力。陷入持续自我否定的他,整宿整宿地失眠,抑郁情绪仿佛一张大网,将他固定在无边黑暗里。
肖彬的成绩不是很好,性格也有些内向,面对高三,他原本就有些不安。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寒假被延长,居家期间虽然也没少学习,但开学后的一次考试,还是给了他沉重一击。
挫败感让肖彬感觉高考太难了,他不想继续学习了。
情绪问题没法解决,肖彬只能重新退回到家庭。很少外出,除非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肖彬的情绪好转,笑容逐渐回到他的脸上。
“从家庭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重新回到学校,会有一些孩子不适应。”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殷爱华透露,近期,像肖彬这样出现情绪问题的复学不久的中学毕业班的孩子,并不是个例。
殷爱华告诉记者,假期学习相对散漫,4月份开学后,很多学校进行了摸底考试,这次考试让一些孩子感觉到了挫败感、自责、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继而出现夜间睡眠不好,影响到正常学习,在学校里面很难继续下去,继而走到了医院门诊。
“最近低年级的同学也在陆续复学,可能类似问题,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关注到这方面问题,及时帮助孩子。”殷爱华说,孩子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找到一定的应对方式,这需要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方面综合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作为家庭,父母养育孩子,对孩子影响会很多,也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中学习的一个模板,所以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可能鼓励孩子,更好地去适应外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一旦孩子出现了交往和学习的问题,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宽容和帮助。学校方面,希望学校能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供心理咨询的途径,最好是能提供心理评估,能够帮助到孩子。
另外,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一样不能忽视。“老师可能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专业知识,家长会束手无策,所以还是希望能够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大家能够及时找到求助的方法。”殷爱华说,在教育观念上,很多家长确实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好像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方面也需要努力让家长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去度过情绪不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