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
母亲:“如果你不陪我去旅行,你就是不在意我。”
爱人:“如果你不给我做饭,我就饿着自己。”
恋人:“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我就和你分手。”
女儿:“如果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写作业。”
这些看似很合逻辑的要求,常常会让我们感到困扰。但是当我们想要拒绝的时候却又会告诉自己:“还是算了吧,为了让他们都满意,我就多付出一点吧。”于是我们慢慢就变成了一个无底线付出的超人。美国著名的心理理疗师苏珊富沃德告诉我们: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些就是赤裸裸的情感勒索。
苏珊富沃德是资深的心理理疗师,她在洛杉矶有自己的心理诊疗门诊,在南加州担任很多的心理与医疗机构的咨询师。不仅如此,她还是畅销书作家和演讲家,她的作品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情感勒索》一书是苏珊富沃德在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过程中,帮助那些被亲密关系困扰的咨询者们走出迷雾,获得自信人生的真实记录。在书中作者帮我挖掘情感勒索发生的真正原因,让我们看清了情感勒索的本来面目,使我们获得了改变的力量。
作者阐明“情感勒索” 这个词是唯一能精确描述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备受折磨的那种艰难境况的用语。“它一针见血地刺穿了笼罩在亲密关系上的消极特性,让我们能真正透视一段关系的问题所在。”
然而任何情况下的情感勒索都离不开勒索者和被勒索者。下面我们就从被勒索者的角度来分析情感勒索发生的可能性。
情感勒索者能深切击中我们内心的要害。他们深知我们十分珍惜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们的弱点,更知道我们心底深处的秘密。一旦无法达成目的,他们就会利用这层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苏珊富沃德
勒索者们要实现勒索一定得从被勒索者身上找到他们能够威胁或要挟的筹码,才能够让被勒索者心甘情愿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这个筹码就是被勒索者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在亲密关系中,因为信任我们常常把自己的一切对对方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因为愧疚我们想给与对方补偿;因为太爱对方想让他幸福快乐;因为畏惧对方不敢反抗 这些被我们认为善良的、好意的、谦卑的美德往往会成为情感勒索者们勒索我们的有力武器。
著名演员梅艳芳很小就出来挣钱贴补家用,哥哥以做生意为名败光了她的所有积蓄。母亲对此不但无动于衷,还劝梅艳芳不要计较,并且她自己也把梅艳芳当成摇钱树。在梅艳芳查出患了癌症后,她母亲不去关心她的病情,只是一个劲地追问她给自己留下养老的财产有多少。梅艳芳走后,她母亲还在记者招待会上理直气壮地说“我花她的钱是应该的,谁让她是我生的。”
没想到爱竟成了亲人勒索的筹码!这究竟是人性的悲哀,还是人性使然?我们生命中这些最重要的人死死扣住我们的命门牢牢地控制住我们。他们知道我们因为爱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感,我们害怕伤害家人而不敢反抗,我们只能乖乖就范。《都挺好》中的樊胜美,《不和陌生人说话》中的梅湘南,被母亲包围得密不透风的朱雨辰,他们都如梅艳芳一样在亲人和爱人的无限勒索中痛苦煎熬,根本无法享受自己的自由人生。
情感勒索是亲人向我们挥舞的一把利剑,它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刺破我们的胸膛,直戳内心,让我们猝不及防。如果我们能在亲密关系中保持施受有度,坚守自己付出的底线,在心理和情感上做到独立自主,那么勒索者就很难抓住我们的小辫子,没有了勒索的筹码,情感勒索者就无处下手,勒索也就不容易发生。
情感勒索的关系不是哪一个人制造出来的,而是双方的合力形成的。这里面有一个共生的关系。——武志红
苏珊富沃德将情感勒索里的受害者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毫无例外是勒索者们极为匹配的合作者。
其中“追逐认可者”,他们渴望被人认可,享受赞美,如果一旦遇到引诱者他们便会欣然投降。“和平主义者”则用人类惯用的妥协来避免矛盾。而“自责者”和“圣母心”的人总是责任心爆棚,承担不必要的责任。从这四种受害者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勒索者能够勒索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勒索者主动屈从的行动迎合了勒索者,促使情感勒索自然而然地发生。
在苏珊的咨询中心有一对情侣沙拉和弗兰克。沙拉对勒索者弗兰克的配合简直堪称默契。沙拉受不了弗兰克的对她的失望。如果沙拉说周末不想给小屋刷漆,弗兰克就会摇摇头,走到门廊上。沙拉追出去,弗兰克就对她说她简直被宠坏了,太幼稚。这让沙拉感到害怕,她根本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于是她就走进屋里穿上旧衣服,拿起刷子。这时弗兰克就会对她微笑,再给他一个拥抱。这时候沙拉才如释重负,轻松起来。
沙拉这个典型的“追逐认可者”,已经对“被人认可”上了瘾,她主动对情感勒索者投怀送抱,自求受虐,使勒索者乘虚而入。这种类型的人的心理机制是:如果别人不认可他们,他们就不会认可自己,他们的安全感完全建立在外来的认可上。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受虐狂。
而“和平者”的妥协,“责任者”和“圣母心者”的过度承担都无一例外的和“追逐认可者”一样以退让,放弃自己的立场来安抚勒索者,他们在用行动向勒索者宣告可以随便地对他们予取予求,自觉主动地参与进勒索者们的勒索行动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成为这“四者”之一。为了家人的幸福和家庭的和睦我们往往也会放弃自己的某些权力和立场,背负过多的责任。但是不管我们退让也好,妥协也罢,在关键的时候我们要敢于说“不”,及时退出勒索者搭建的舞台,这样就不会使自己陷入情感勒索的泥潭。
情感勒索不仅让我们受尽委屈,最重要的是它剥夺了我们的“自我完整性”。换句话说,我们在不断退让的同时,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权。——苏珊·福沃德
在情感勒索中,勒索者们之所以能毫无顾忌地对被勒索者提出过分的要求、肆无忌惮地践踏勒索者的自尊,甚至摧残被害者的身心健康,是因为被勒索者本人就不拿自己当回事,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判,合理的期许,更不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场,任由勒索者肆意妄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别人怎么会爱你?一个不懂尊重自己的人,别人怎么会尊重你?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个人唯有自爱才会被爱。
北大女生包丽因为主动对男友坦白自己有过前男友而且不是处女,于是她的现男友就觉得包丽作为自己的女友不够完美。包丽的“第一次”给了别的男人就是犯了大错,他要求包丽对自己做出补偿。他不但要包丽在他面前放下全部的尊严,给出全部的爱,包容他的坏脾气,还让包丽在身上纹上“我是 的狗”,并称他为主人。对此包丽一次次地退让,妥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立场。即使是她弱弱地说出口的那句“我的未来更重要”的话也早就淹没在她现男友无休止的诋毁、谩骂、羞辱之中,最后她还接受了男友要求她拍裸照、做绝育手术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伤害。直到服药自杀的前一刻包丽还给男友写下了她最后的忏悔:“面对熠熠闪光的你,我就是一块垃圾。”包丽完全丢掉了自己的尊严,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她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然后被尘埃吞噬了。
这件事前一段时间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也气得大家牙根痒痒,恨其不争,哀其不明。包丽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北大才女沦为一个情感勒索者的奴隶,说到底就是因为她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和评判,极度地不自信,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才酿成了悲剧。
我想说,如果我们能坚持自我的认知和判断,界定自己的需要和对他人的责任,选择一些能确保我们自身尊严和安全的行为模式,并且时时刻刻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必对除自己以外的其他所有人负责,坚决对任何侵害自我尊严和自我完整性的任何人和事说“不”,那么不管情感勒索者们使出什么样的手段和花招,那都将是他们自己在上演的默片,对我们毫无影响。
所以在面对情感勒索者强加给我们的罪恶感时,我们要有强大的心理和自我认知,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用自我肯定的方式来行动,这将是我们摆脱被勒索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情感勒索的泥潭中能救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学再多的方法都不如你对自己的认可,对尊严的守护,对信念的坚守更有力,更有效。愿我们每个人都要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对自己好一点。我们永远都不要坐等别人的改变,而是从珍惜自己、改变自己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