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持续低落,不想与人沟通,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晚上总是睡不好觉,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情绪,却有可能成为你的“心灵杀手”。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逐渐被人重视,许多高校都配备有心理咨询师。每年的5月25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谐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要“珍惜生命,关爱自己”。那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缓解?5月29日,记者采访了内江市中医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李沙娟。
抑郁、焦虑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李沙娟告诉记者,在她接诊的病人中,大学生并不少见,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华华(化名)的病人。大一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退学回了家,最近正在重新考大学,因为学习压力大,出现了抑郁情绪,到她这儿咨询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无独有偶,最近,大学生娜娜(化名)也发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
不想与人交流,每天都开心不起来,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晚上睡觉经常惊醒,前几天,还突然情绪崩溃,在床上大哭了一场。这种情绪每天都伴随着她,挥之不去。
李沙娟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抑郁和焦虑。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共生共存,影响人的情绪。
影响大学生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环境的改变,二是因为人际关系,比如与人相处不融洽等。
李沙娟说,遇到不开心的事,过几天后会自己恢复,这是正常的情绪低落。如果情绪持续低落两周以上,不能缓解,并且伴有睡眠障碍等情况,就要及时干预。
疫情突发,加重大学生心理负担
新冠疫情打乱了大学生的学习步伐,开学复课后虽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但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李沙娟介绍说,疫情发生后,一些学生害怕不已,担心自己会被传染,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更是让他们紧张。复课后,也会担心其他人是否会携带病毒,以致睡不好觉,最终导致心理问题。还有一些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觉得当前经济形势不好,担心毕业找工作的事情,引起焦虑。对此,李沙娟建议,不要过分关注疫情,要学会甄别网上信息,很多时候恐慌都是由虚假消息引起;此外,要对我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建议:做好日常规划,学会自我放松
在李沙娟看来,心理疾病就像是“心灵感冒”,治疗时要正确认识,对症下药。
她建议,大学生要学会做日常规划,合理安排生活,找到自我放松的方法,比如做三分钟的腹式呼吸,会明显降低焦虑情绪;另外,要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太闲,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
她提醒,高校里都有心理老师,如果情绪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不要讳疾忌医。
谈到治疗方法,李沙娟告诉记者,目前都是采用“双心”治疗,即心理和心脏(泛指躯体)。她解释道,不少市民在就诊时会感觉“这里痛” “那里也痛”,但检查时却查不出问题,这正是因为情绪和躯体的相互作用,情绪上的问题会导致躯体出现问题,躯体的问题也会影响情绪,因此治疗时既要关注心理,也要关注躯体。
“同时,我们采取药物和心理同步治疗,药物帮助病人调节神经系统,稳定情绪,心理治疗帮病人建立更完善的人格,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李沙娟说。
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日益重视
当前,大众对心理问题的了解越来越多,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这一点李沙娟深有体会。
“以前还有人把心理疾病误认为精神病,不愿意来就诊,现在都会主动来找医生倾诉了。”李沙娟说,来找她看病的病人已经预约到下个星期了。
李沙娟介绍,心理疾病不同于生理疾病,它会影响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因此,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请专业人员帮忙,以免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