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脱贫攻坚故事会|我们的“黑大个”

摘 要

  “他个高大,因常年奔波于农村,皮肤较黑,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黑大个”。从2012年开始,他就先后在丘北县平寨乡布凹村、八道哨乡八道哨村和笼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他个高大,因常年奔波于农村,皮肤较黑,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之为我们的“黑大个”。从2012年开始,他就先后在丘北县平寨乡布凹村、八道哨乡八道哨村和笼桥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他用8年的时间见证了脱贫攻坚的艰辛路,在三个不同的贫困行政村书写出自己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他就是丘北县八道哨乡笼桥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仝德。

仝德是个感性之人,在驻村的8年时间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性。每次问他在村里工作了那么多年,是否会厌烦?他总会说:“会,但是我更留恋在农村自己被需要的感觉,最害怕自己有一天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他留恋农村的情怀。

当问到仝德哪一项工作让你最有成就感,他总是说:“虽然农村工作辛苦,但看到村里近三年来村内道路实现全覆盖硬化、危房改造全部清零、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群众思想意识得到扭转,确实很有成就感,感触最深的是我村大黑山和白泥塘两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工作”。2018年是笼桥村预脱贫年,10月份距离笼桥村脱贫摘帽时间仅一个多月时,大黑山和白泥塘2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09户,其中有将90余户的房屋仍然达不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要求。时间紧、任务重,乡党委政府“点将”把仝德调整到该村负责协调、督促工作,下了一个月之内完成所有村内道路硬化、卫生厕所全覆盖以及所有危房改造完成的“死任务”。当时大家都认为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黑暗”的一个月,他没日没夜地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穿梭在大黑山和白泥塘两个自然村开展农户动员、施工协调和施工进度督促工作,一个月后这两个村所有村内道路硬化完工,新建了14个卫生公厕实现所有农户全覆盖,90余户农户完成了危房改造,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完成,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大黑山和白泥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仝德是一名心系困难群众热爱公益的大学生村官,他把五保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做留守儿童的“知心大哥”。驻村以来,他通过大学生村官随手公益组织为贫困山区学生争取了新书包300余个、新靴子200余双、捐赠衣物、书刊、文具若干;组织大学生村官团队到山区支教活动;通过上海随手公益“一对一”帮扶圆了贫困学生的读书梦,一时间他成为全校学生心目中的好大哥,教师、家长眼里的好小伙。

无论工作多忙,仝德都会按时把公益组织筹集到的生活费准时送到孩子手里。“有好心人愿意资助这些贫困孩子读书,我感到很高兴,我跑跑腿根本不算什么。”对于这些琐事,仝德一点也不嫌烦。

2017年,布凹村委会要拆除村委会的老房子,在原址上重建一所新的村活动室,并用拆除的砖块为94岁的一位五保户老人建新房。正准备拆房时,村里一村民因担心自家的小卖部受到影响,便组织家族人员前来阻挠。群众产生惧怕心理,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当时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仝德第一个站出来与其理论,经过3天的斗智斗勇和做思想工作后,该村民认识到错误,没有再阻拦。事后大家问仝德当时害不害怕,他说:“一想到有村委会干部和群众支持我,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我甘愿站出来。”

自2012年8月至今,仝德先后在丘北县平寨乡布凹村、八道哨镇八道哨村和笼桥村担任大学生村官。6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为群众着想,办实事、解难题,受到群众的称赞。“我出生在石头比土还多的村子,父母辛苦培养才把我从‘石头村’带到县城。现在我出来了,但是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就是我喜欢回农村工作的原因,那是一个可以实现我人生价值的地方。”仝德说。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