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画面存在的是人们的情感

摘 要

  原创 值班编辑小丁 Local本地 城市暂停,快门不停 Local本地城市影像记录系列 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运转的节奏变得缓慢,街巷中也少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人们呆在家中,通过网络和电

原创 值班编辑小丁 Local本地
城市暂停,快门不停
Local本地城市影像记录系列
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运转的节奏变得缓慢,街巷中也少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人们呆在家中,通过网络和电视获取资讯,没有太多的机会看看我们所在的城市,变成了什么样子。
美国新纪实摄影师Diane Arbus(黛安·阿勃斯)曾说过:“I really believe there are things nobody would see if I didn’tphotograph them.”(我真的相信有些东西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人会看见。)
2019年,Local本地曾连续采访了数位年轻的摄影师,他们以自己的视角,记录着城市的鲜活日常。2020年,当我们的城市突然暂停,这些年轻的摄影师,面对不曾面对的生活变化,面对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街巷,他们又在思考什么?记录什么?
城市暂停,快门不停。
肖晖
西安
摄影爱好者
微信公众号:晖映
Local本地:介绍下自己吧。
肖晖:熟悉我的人都叫我老肖。我从事与设计有关的工作,工作之余除了日常生活,绝大部分时间都围绕摄影。我从小喜欢画画,一直以来对绘画艺术有一种天生的发自内心的向往,摄影是我最容易借助着去表达自我的工具。所以是选择了摄影呢,或是喜欢到无需选择,不是很能说清楚。
Local本地:你日常的拍摄对象都有什么?
肖晖:这几年感悟内心的东西慢慢占据了创作的主要方向,可以说是开始拍自己了。下面这些图片来自我2018-2019拍摄并由高文建老师编辑的一组照片《在此相遇》。
Local本地:喜欢去哪些地方?
肖晖:只要条件允许,哪儿都喜欢。远的不说了,就说说近的吧,我最喜欢逛西安的集市(档子),比如最有代表性的西仓,疫情前,逢周四周日热闹的很,你能看到西安鲜活的另一面,算是接地气的好去处,我有时候也不一定拍,转转就挺有意思,顺便洒金桥吃个胡辣汤就聊咋了。去西仓坐地铁1号线洒金桥下往南走,很方便,那里面好几条巷子都是集市,不转个半天出不来。
城里的小南门早市也推荐,也是市井文化的活舞台。城外推荐灞桥老集,每周日都有,那也是人山人海,不过疫情期间关闭了,听说今后要取缔,太可惜了,我觉得每个城市要保留几处露天市场,而不是一刀切的全赶到室内去,民间的东西就这样被割裂了不好。好像有一点扯远了。
Local本地:最新的这组照片拍摄时间是什么时候?讲讲这组照片吧。
肖晖:这组照片是二月一号到二月二十九号拍摄的。我爱这座城,当这次严重的疫情发生在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我该干点什么。
面对棵棵绿树
坐着
一动不动
汽车声音响起在
脊背上
我这就想把我这
盖满落叶的旧外套
寄给这城里
任何一个人
这城里
有我的一份工资
有我的一份水
这城里
我爱着一个人
我爱着两只手
我爱着十只小鱼
跳进我的头发
我最爱煮熟的麦子
谁在这城里快活地走着
我就爱谁
(海子 《城里》 1985年)
就如同海子诗中所写,“谁在这城里快活地走着,我就爱谁”。疫情基本平息后再体会这句话会更深有感触。但二月,一切都不明朗的时候,那时候我走在街上,行人车辆寥寥无几,我会感到悲伤,恐惧。平日里那么热闹的城市一下子就和电影里的情节一样,能动的能跑的就突然消失了,活这么久也是头一次经历。疫情的发展,空荡的城市、大众的恐慌,疫情也是人性的一面镜子。
我拍摄时的状态是本能的自由的,我不是记者,我不需要配合新闻报道,我更看重画面的启示或者隐喻,所以我更多去寻找这个时期最真实的人与物,这个月我大概拍了将近3000余幅照片,我挑选了三十多幅编辑并发表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中,画面基本上从侧面反映了小人物在这个城市疫情下的生活状态。现在全世界都在面对疫情,和疫情战斗,这仿佛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抗争瘟疫的史诗。这历史中,我想我们西安也应有一份,好在有不少喜欢摄影的朋友走上了街头,为这个城市记录。我也是其中一个。
等待复工的年轻人
等待进入超市的市民,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共享单车成了堵住村口的工具
购物中心熙熙攘攘的人流消失不见
口罩在风中飘扬
没有列车的站台
前往火车站出站口防疫一线换班的警察匆匆走过
三号线跨过灞河,窗外的长安塔祈福长安城
疫情初期,一位盲人在东大街踉跄前行,他没有口罩
暂时封闭的社区,困居的人
一位急着给孩子送菜的父亲
赶往自己的那个家,心里才踏实
人流又慢慢回到这个城市,慢慢回到原来的轨迹
有爱就有希望
Local本地:再次走上街头,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变化?
肖晖:我其实并不专注于街头摄影,但街头摄影非常锻炼观察力。正如大家所经历到的,现在西安已经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五一期间街头人头攒动,车流不息。我去赛格买东西,车要排很长的队才能进停车场,这和二月和三月可是很鲜明的对比,这时候照片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一部分,我二月在小寨十字去了五六次,那时候的天桥十分钟行人不超过十位数,现在数都数不过来。
Local本地:有哪些特别触动你的瞬间吗?人或事。
肖晖:这是2020/2/18, 下午6:22:52拍摄的。我当时在火车站广场拍摄,正准备收机器回家的时候,这一家三口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个时候疫情还是很紧张的,火车站的车次非常少,旅客也很稀少,当这三口之家出现的时候,我想我要的画面来了。这一组人物的主人公是周至人,妻子是东北人,这次也是携妻儿回家过年,没想到疫情影响足足在老家呆了将近一个月,因为东北那边的事必须赶回去,在西安转车,这才出现了西安火车站广场上这一家三口的镜头。
征得同意,我便用相机记录了他们进站前在广场上互相穿戴防护服的照片,我们看到这防护服不是专业的,是DIY自己组装的,雨衣加太阳帽还有手套口罩。非常时期,穿着自制防护服,一张家庭合影,站在“面皮”的前面,什么都有了。这一组当中除了共患难,也有温情,一看画面,什么都不用说。
我希望观者的直觉和感性在看这张照片时能充分调动起来,自己去想象画面空白处的故事。如果想不到什么,一定需要我用文字来描述这张或者我拍的其它的照片,那说明我拍的可能还不够好。拿这一张来讲,它的故事空间可能是,一个戴口罩的人坐在一辆印有大雁塔钟楼的公交车上,他们要去哪儿?摄影师拍摄车里的人合适吗?无尽的夕阳和映在车身上城墙的倒影,会不会引人思考,未来在哪里?可能还有更多的细节。
我想,找到画面中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况且也没有标准答案可言。人们怎么看待照片中可能存在的对立与矛盾,思考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
Local本地:拍摄过程中有哪些遗憾?
肖晖:要说遗憾,唯一的遗憾就是走的地方还是太少,有些地方还没有机会或是没有胆量去拍。
Local本地:这段时间生活和心理状态有什么变化吗?
肖晖:疫情对我个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世界,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我的摄影。但思考好像是无力的,我不得不去面对目前生活里的一切。对于摄影,我觉得要用爱用心去拍摄,技术、器材都只是工具。作品的关键是要有想表达的东西,这是它的血肉,器材都是皮囊。支撑画面存在的是人们的情感,走再远,最终还是会回到内心。不妥协,向善向好,回归内心。
Local本地:有什么新的计划?
肖晖:今年下半年多看看书,多陪陪孩子。
*本文图片来自受访者
copyright©肖晖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城市暂停,快门不停
Local本地城市影像记录系列
采访进行中
如果你也在疫情期间用镜头记录你的城市
欢迎联系我们
邮箱:xianbendi@163.com
也欢迎后台留言
原标题:《支撑画面存在的是人们的情感》
阅读原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