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和冲突前,我们首先要先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确保把爱的信息传达给孩子。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是没有信任和亲昵的关系,我们将无法积极的影响孩子,亲密的连接帮助我们和孩子都有归属感。
和孩子建立连接以后,我们要学习进入孩子的感受,想象当孩子生气、发脾气时,孩子会有何种感受?
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认同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不要试图让孩子放弃他的感受。而要理解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允许孩子有限的自由,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
![](https://pics2.baidu.com/feed/b3fb43166d224f4a015cae4e7afe2d549922d1b2.jpeg)
01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和认同孩子的情感的影响
1. 孩子能感受自己的感受,理解感受和行为的区别并做出理性的回应;
2. 感受到父母的爱和理解,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有利于亲子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3. 孩子拥有了自我平复的能力,并开始关注解决问题。
4.有利于引导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有利于孩子找到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
5.虽然接纳和认同感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当情绪好起来了,我们才愿意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
![](https://pics6.baidu.com/feed/11385343fbf2b2112fecc79fbe89d83e0dd78e35.jpeg)
02如何和孩子建立连接和认同孩子的感受
1. 为孩子留出特定时光,不受人打扰,做到父母亲一方和孩子一对一。
2. 反射式倾听,停止你正在做的事,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全身心的聆听孩子;反射式重复孩子的话,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心中有数,责任感就会唤醒孩子去做他该做的事情。
3.认同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感受,以便于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处理他的感受,不要试图劝说孩子放弃他的感受。
给孩子有边界的规则,让孩子正确发泄自己的情绪。唯有懂得才是真的爱;认可孩子的感受。
![](https://pics7.baidu.com/feed/a71ea8d3fd1f41346c66b695531628ccd0c85e9c.jpeg)
4. 给孩子一个拥抱,有时候一个拥抱就够了,亲密、信任、理解、安慰,一切尽在不言中;对孩子来说,有的时候,被看见就是被理解了。
5. 教孩子知道感受和行为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感受,但我们不能接受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和孩子协商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给孩子有边界的规则,比如说可以大声呐喊,或是通过运动(跑步、打篮球)来发泄心中不痛快的情绪。
03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给孩子认同感
这个世界离开谁都会转,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陪伴,孩子这颗小树苗离不开父母爱的浇灌,孩子们只有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https://pics6.baidu.com/feed/b999a9014c086e062157b22b6c01c6f20bd1cbe7.jpeg)
孩子犯错时,他心里一定很害怕,很紧张,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打他骂他。而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安慰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他不是孤立无援的。
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心里有千种万种的担忧,焦虑。这时有一种妈妈,走过来劈头盖脸的骂孩子,甚至还打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看你把碗都打碎了,你连个碗都拿不稳,你还能干什么,下次给我小心点。
这时小孩又焦虑,又委屈,突然放声大哭,宝宝害怕,担心妈妈是不是不爱他了,久久在这种担惊受怕中难以平复,把妈妈的提醒忘在脑后。
![](https://pics4.baidu.com/feed/bd3eb13533fa828b07f075e78816fc32960a5af7.jpeg)
而另一种妈妈,会轻轻的走过来问道:“宝宝,让妈妈看看,有没有伤到哪里,没受伤就好,下次要注意,要小心,不要在把碗打破了,把碗打破了伤到你,妈妈会心疼的。”
宝宝从心里感受到了妈妈满满的爱,宝宝的担心烟消云散,立刻回答妈妈:“妈妈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注意。”他从心底里接受了妈妈的提醒。
以上这两种妈妈,你会选择做那种妈妈呢?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爱他就多多陪他,爱他就多多抱抱他。不娇纵溺爱孩子,给孩子有规则的自由和有边界的爱。在纠正孩子错误,解决问题和冲突前,先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认同孩子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https://pics6.baidu.com/feed/9922720e0cf3d7caf7278f8b8116030f6a63a90e.jpeg)
在解决问题前,先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给孩子认同感,而不是通过惩罚来解决问题。惩罚是逼孩子改正错误,孩子迫于外在的压力而改正错误。而建立情感连接是父母理解认同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爱的连接,孩子通过内在的动力去自愿纠错。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自己要学会接纳情绪才能教会孩子管理情绪;我们自己得先平静下来,把手放在心口,与孩子连接,倾听、拥抱。
教孩子平复情绪,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教育孩子通过正确理性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最后才解决问题。当我们自己也发脾气时,我们要真诚地对孩子道歉,这也是建立连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