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指出,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和依赖,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社会生活经验也表明,人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事物,是不会有任何情感体验的。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依赖于他们对于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之于知识需求的认识,也基于他们对于知识本身的认识和需求。这是他们赖以产生学习情感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知识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怎样的认识,如何认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等,将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能否产生学习情感和产生什么样的学习情感。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中小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或认知行为都是在学习情感的驱动下发生的,并且是认知和情感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前行的。这种共同交织前行进一步导致了特定的学习结果(学习成功或失败,学习优秀或不良),而这种特定的学习结果又会直接影响他们随后的学习情感,成为后继影响他们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当这种“认识——情感一-认识——情感”交织前行而协调一致、通行顺畅时,便会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进一步引起中小学生肯定性的内心体验,如感到满意、愉悦、激情、欢快等积极情感情绪,这种肯定性的内心体验进而会激励他们随后的学习行为,成为后继影响他们建构良好学习行为的有利因素。
这就形成了一个从“良好认识—良好情感—良好行为—良好结果,再到更高认识^更深情感—更强行为—更好结果”的良性循环。反之,当这种“认识——情感——认识——情感”交织前行而步调不一、通行受阻,良好的学习结果、既定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则会引起他们的具有否定性的内心体验,如忧虑、迷惑、担心,甚至盲目等消极情感情绪,这种否定性的内心体验进而会抑制他们随后的学习行为,成为后继影响他们学习行为的不利因素。这就形成了一个从“较低认识—较浅情感—较弱行为—较差结果,再到更低认识—更浅情感—更弱行为—更差结果”的恶性循环。
可见,中小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思考和探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而且是一个认识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过程,二者紧密相连,交织前进,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