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时间,莘莘学子,众多家长,日思夜想的一件大事:高考,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在考试前,我们考生即使心态平和,即使满心期待,多少也会出现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七分考知识,三分考心态。那么,在高考前,怎样调节情绪,如何调整心态,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现在学长就和大家一起分析,几种常见的考前心理状态,帮助大家平稳度过关键期。
第一种现象:考生非常期待考试,特别兴奋,认为高考结束就可以彻底放松了。
如果孩子们有这种现象,千万别高兴。因为根据每年的数据统计,越是期待高考的孩子,到考场上,可能没有平时模拟考试发挥得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会产生疑惑。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学生,肯定是全都准备好了,高考一定会出色发挥,考上重点大学。
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自身感觉复习非常完美,高考肯定没有问题。其实,这本身是一种骄傲的表现,往往这样的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里,处于放松的状态,忽略了基础知识。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原本可以上双一流大学,变成了重点本科。原本可以上重点本科的学生,变成了普通本科。
这都是让人感到惋惜的事,希望大家要保持学习的状态,要让自己好上加好,分数越来越多才行。
第二种现象:考生最后脱离学校,自己在家里复习
因为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这届高三学生在家里上网课的时间比较长了。很多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我不去学校了,就自己在家里学习,肯定没什么问题。
学长以很多亲身案例告诉大家,真的不能离开学校,因为在家你只会越来越消沉。在家里,咱们不知道其他同学的状态。在家里,没有竞争学习的气氛,根本无法保证效率。在家里,我们幻想着梦寐以求的大学的样子,却不知道它距离我们有多远。
最后一次强调,不可以离开学校。
第三种现象:表面平和,内心波澜壮阔
有非常多懂事的孩子,为了让身边的人不因为自己而操心,假装没事,假装自己不紧张不焦虑,把所有情绪都压在心里,没有任何宣泄。这样特别危险。
我用一个案例,帮大家了解一下,类似这样情况的孩子,可能在考场上发生的状况。(案例为真实经历,同届考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评论)
我当年高考,同一届其他高中的学生,平时成绩特别优秀,考试前也没什么问题。就在高考第一天,语文学科开考三十分钟后,这位同学直接晕倒在地,把考场老师也吓蒙了。经过医院检查,身体没有问题,是因为该考生过于紧张导致的。
非常遗憾,这位同学只能复读一年。由此可见高考的压力真的非常大,一些表面看起来很正常的考生,其实是自己承受的压力太大,没有合适的心理疏导,造成一个对自身非常不好的结果。
这里建议大家,如果心里不舒服,一定要多与人沟通,把难受和紧张的情况反映出来。高考本身是一个家庭的事,不是考生一个人的事。
希望所有高三学生,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保持健康的心态来迎接高考。即使最后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以后总会用到的。大家一定要记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