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涵涵今年5岁了,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都是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女孩儿,十分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她还裹在襁褓里时,大人的脸蛋和头发是她经常光顾的对象,随着慢慢长大,“混世魔王”般的本性愈发明显。她的情绪感知力很强,当别人逗她时,她虽然不明白具体的意思,但他总能通过大人的语气表情来判断内容的褒贬,感觉对方“语意”有问题,就立马发动攻击。
大人不会总是这么纵容孩子,对她的约束逐渐的从好言好语变为了厉声指责。后来有次再见到她,看上去很疲惫,黑眼圈重重的,脾气如同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炸,哭起来声嘶力竭,怎么都停不下来?哥哥嫂嫂总说:“把孩子惯坏了,脾气大的不得了。”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孩子总是被这种暴躁的情绪环绕,才把她熬得那么憔悴吧。
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发火
我原来一直认为小孩子嘛,哭哭闹闹都是常事,适当的宣泄也是应该的,耐心哄哄就好了。可是像涵涵这种情况,我百思不得其解,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火气呢?
为此,我专门去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我们对小孩子的情绪都有误解。很多家长面对脾气暴躁的宝宝,反应和我哥哥嫂嫂差不多,无外乎就是觉得孩子脾气太大了,把孩子惯坏了,遇到同样暴脾气的家长,还会以暴制暴的解决问题。而事实上,孩子并不是故意发火的,很多时候他的情绪自己有控制不了。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的神经细胞就好像被情绪绑架了,此时他的思维是不在线的。”
小孩子和成人不同,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并不完善,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好比是一个机关,刺激他情绪爆发的点就像机关的按钮,一旦按下,机关就自动开始运行,怎么都停不下来。
导致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尽管孩子的情绪爆发不受思维的控制,但也不会无缘无故的频频失控,总是会有一些大家忽略的原因导致孩子这情绪爆发点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暴躁。
1、早期亲子关系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过:“孩子长大后脾气暴躁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早期对孩子的陪伴不到位。”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功能还没有发展起来,只能通过哭闹和咿咿呀呀的声音同世界交流。孩子哭的时候,神经系统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大脑就产生相应的激素去应对压力。在这个阶段,父母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应该给予他们最充分的陪伴,倘若孩子哭闹时得不到及时的安抚,大脑将产生更多的激素去抑制压力,过量的激素会产生危害,对孩子的抗压能力产生影响。
很多家长现在抱怨孩子脾气差,却不知道很有可能正是自己平日里的行为导致孩子变成这样。
之前读了一本叫做《如何科学开发孩子大脑》的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积累的变化最终影响成长中孩子的情感和认知,孩子的大脑没有形成应该普通压力的正常机制。因为他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任何事情都能引起他的过度反应、焦躁不安和冲动行为。
所以家长不要总是盲目地指责孩子,给他们多一点理解。
2、欠缺某种相关能力
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想听话,只是没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切,家长不能总以成人的角度去分析孩子。孩子的许多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够完善,很多都会成为导致孩子脾气暴躁的因素,比如:缺乏认知,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与人交往等等。
丫丫语言发育比较晚,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可孩子的表达欲望相当强烈。有次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急眼了,无数情绪憋在胸口想说却说不出来,只好疯狂的吼叫,叫嚣着可能她也不明白其意的词语,“去死吧”之类的。
罗斯.格林博士说:“激怒了一个语言能力不强的孩子,就像踩了一只小狗的尾巴。”
家长与其苦恼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暴躁,不如试着去发现原因,看看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失控,再对症下药。
怎样帮助孩子冷静下来,远离暴脾气
面对孩子的脾气,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帮助孩子冷静下来。
1、聆听孩子的心声,尝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家长不要总是以成人的姿态去命令孩子行动,用自己的想法揣度孩子的内心,尤其是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尝试了解孩子的内心。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除了安抚他,家长可以试着和他聊天,以轻松的语气询问他内心的想法,看看是出于某种原因,还是简单的情绪失控,这样既能很快的安抚孩子,又能更进一步了解他们。
2、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时间
现在的家庭大多一家人好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一旦他们有什么问题,立马上去嘘寒问暖,可很多时候孩子这情绪法更加激动,其实孩子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家长不必立刻前处理,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尽情地宣泄内心的情绪,过一会儿之后,再去安抚他。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发泄,自然也更加听话,更容易平静下来。
3、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之前已经提到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家长要充分理解这一点。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去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比如孩子没有买到喜欢的玩具不开心,妈妈说:“给你买个好吃的,你不要不开心了好不好?”孩子想了想高兴的答应了。这时候妈妈就可以夸赞宝宝表现好,没有因为买不到玩具不开心。
儿童心理学家马卡连科说过:“孩子要尽可能地尊重,也要尽可能地要求。”
情绪是内心世界的表达,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更要透过现象去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情绪积攒的本质原因。与其命令他们不要做什么,不如面对面地深入交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