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超长版的假期即将结束,6月8日是“神兽们”归笼的日子,从居家学习到开学复课,孩子们经历了超长的假期,居家学习自由散漫惯了,尤其对于寄宿的“神兽”们,一旦归“笼”他们的心理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负面情绪干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正常的学习生活。那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呢?这就需要学校、家庭、老师三方对以下方面做好合力。
![](https://pics1.baidu.com/feed/91529822720e0cf3f5aef470d43b4319bf09aa60.jpeg)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长久的居家防控学习,让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调适,就会给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对平稳开学复课,对促进家庭和谐,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本次疫情给学生带来的认知、情感、行为和影响,充分利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这部生动的教科书,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危机应对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内在的精神成长。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生心理“复位”,回归活泼严肃的校园生活。
![](https://pics5.baidu.com/feed/caef76094b36acafa796f74094a43c1600e99c98.jpeg)
二、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工作
(一)做好学生心理普查
学校在学生返校后开展一次学生心理状况普查工作,可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当前身心状况,梳理因为疫情可能引起的普遍性和个别化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上好一堂心理班会课
开学后,班主任针对家长提供的孩子在家表现信息开展心理班会课,开展以“学习焦虑”“压力应对”“情绪管理”“自我认识”等板块为主题,分享一些有助于快速适应学校生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学会识别和处理不良情绪。对于心理问题较突出的学生,可以充分借助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开展个体辅导。
(三)关注特殊群体、特殊家庭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温暖
疫情期间,一些缺少自律的孩子,开学后很容易与成绩好的同学成绩差距越来越大,产生自卑心理。面对老师的提问、检查,面对测验和考试,内心会特别害怕,从而出现头痛、紧张等现象。如果不加以心理辅导,还可能引发其它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特殊家庭的孩子,本身他们就缺乏关爱,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复课后,口罩与物理距离无形中也隔开了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渴望与同学老师近距离接触而不能,会引发内心的不适感、孤独感、无助感。
(四)加强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加强与家长沟通,不是学生学习出现问题了,才和家长联系沟通,作为老师我们是要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懂得欣赏,有意识地培养双方的交流能力,增强孩子的倾诉欲望,开展好亲子教育,亲子沟通,当好特殊时期学生的引路人。
![](https://pics3.baidu.com/feed/962bd40735fae6cdd3df37b6eecebe2243a70f06.jpeg)
三、年级内开展德育活动,做到润物细无声
年级内结合本校的德育特色、德育传统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落实特殊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学校复学复课的关键节点,老师们要对学生加强生命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心理压力,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切实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