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受到外在的、他人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负面情绪,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因为这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疾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的人沉不住气了,或惊慌、恐惧、或焦虑等,使生活处于混乱中,当然也包括平时在生活中,无时不刻都会受到生人的影响,如何避免不良的影响束缚自己呢?
从网上看到了这样的概括,非常好,这就是大局意识、这就是大局的格调: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党的领导核心。
2.看到了政府执政的能力。
3.看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4.看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
5.看到了广泛的爱国热情。
6.看到了不惧危险的群体英雄。
7.看到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民族。
8.看到了雷厉风行的军警。
9.看到了十四亿人令行禁止。
10.看到了势不可挡的中华复兴。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困难、磨难或危机。如何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用以抵御外来影响的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别让负性情绪影响到我们
面对人生不顺畅,或坎坷、或磨难、或突发事件,惊慌、恐惧、或焦虑等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影响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为此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慌失措。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于是人们怕无助、怕排斥、怕孤独、怕伤害、怕死亡的突然降临; 同时也怕失职、怕失恋、怕失败....长此以往,我们在种种恐惧面前变得畏首畏尾,最终一事无成。
负性情绪是人生的大敌,那是因为负性情绪常带有强迫性、焦虑性、紊乱性等,进而会影响人的心绪、继而影响人的生理机能,破坏人的身心健康,有可能使人的身心“衰弱”到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
心理学认为,恐惧、焦虑、惊慌等负性心理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反应。要想克服负性心理,就必须学会客观地看待负性心理。同时,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它、并加以积极的去化解。
二、负性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
1.来源于家庭的不良培育
少年阶段的孩子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
(1)完成自我情绪的识别,体验与管理。孩子在五岁以后已经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好奇,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自己的情绪类型。告诉孩子这是快乐,这是愤怒,这是故意,这是委屈,这是伤心。鼓励孩子体验这样的情绪,并鼓励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的感觉。
(2)形成自卑与自尊、自信与不自信。这个阶段孩子的另一个重要心理任务就是社会化,社会化过程中孩子会因为社会认同的不足,竞争意识的受挫,羞耻心的产生,学习不顺利等引发自身危机。突然感觉不那么相信自己了,自我怀疑了,有些孩子的心理可能会暂时工“退化”到幼年时期,更多的依恋父母,想从父母那儿重新获取自身的资源,和自我完美感。
2.缺少缺乏安全感
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真正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要素,安全感是基于内心的自信。我们如果想从年轻开始就得到安全感,最重要的就是形成自己良好的世界,积极、乐观、努力的心态。
第二个要素,是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为了获得安身立命的才能,需要给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其中不断建立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获得广泛知识后,寻找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的定位,确保自己的才能过了几十年依然是一个不过时的技能或本领。
第三个要素,身边有可以帮助你的人。你应该有一批能够团结合作的好朋友或者家庭成员。当你有了一批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心无芥蒂,每个人都各有才能互相合作并克服生活中的困难,那么自己的机会和能力也就会迅速提升。这就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更多的孤独感
一般来讲,是内在的一种孤独,是一种精神的孤独,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孤独。当今社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有意或无意的夸大了所谓的孤独感。其实,从生命的本性上讲,孤独感是每个生命特有的一个特征。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这种孤独感。
从心理层面讲,人有独立性、有自由性,所以,人能够选择。正如存在主义所强调的,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选择做我们自己。
三、学学易经中的大智慧
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是中国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原典。据统计,易经中包含了现在使用的成语200多条,这些成语是对易经智慧的高度凝练与概括,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大智慧。
1.自强不息: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一刻不曾停息毫不懈怠地运行。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认为人和天在精神上是息息相通的。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需要效法自然,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曹操虽老,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顾炎武一生困顿,尚且秉承“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执着奋斗的精神。因此,生命之道就在于自强不息、努力不止。
2.厚德载物:宽容是至高之德
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才能承担大任。君子应该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才能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做人心胸开阔一点,眼界自然就开阔,人生的格局自然就扩大起来。宽容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人情味的德行。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道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这是助人达人的美德。推己及人、助人达人都是厚德载物的价值体现。弘一大师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这是对厚德载物最好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