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相记》情绪二重性 / No.2

摘 要

  2019年7月20日下午。注:《拾相记》拾寻世界真相,内容覆盖科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我会在有生之年把我的探索记录在这本书里面,揭晓未知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借此书结交志同道

2019年7月20日下午。注:《拾相记》拾寻世界真相,内容覆盖科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我会在有生之年把我的探索记录在这本书里面,揭晓未知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借此书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内观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情绪具有二重的属性,我称为:情绪二重性。即是同一种感受它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不快乐的,它们同时存在,具有叠加性,主要取决于你察观它时的态度。

比如,有的人很容易愤怒,很容易对人形成攻击性,一点小事就会引发肢体冲突。愤怒的背后是恐惧,这种感受本来是十分难受的,然而因为他之前可能被人不公平对待过,那个怒气一直无处发泄,遇到了某件事情让他刚好感到也与不公平有关,于是大脑潜意识指挥他必须愤怒,对之前遭受的不公平实施报复,在他报复之后,他会觉得很“爽”,感觉终于出了口恶气。甚至就算是想像出来的报复,也会觉得很爽。

愤怒是不快乐的,而报复则是快乐的。

又如,有些人很容易伤感,甚至也很喜欢伤感的电影或是文章,伤感自然不可能是快乐的,然而她却很喜欢去体验这个感受,所以对她来说同时这种“伤感”也是快乐的。

有的人爱抱怨,他看起来似乎很痛苦,对各种事情不满,其实他潜意识里面是很享受这种感觉的,于是大脑指挥他不断地去寻找这种感觉,甚至不停地去创造它。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其实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听说过“又爱又恨吗”?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得不到的爱将会演变成为恨。它处于情绪的叠加状,当你观察“爱”的部分,便能感受到很美好,而当你觉得得不到对方的爱时,又转为观察“恨”的部分,于是又带来了痛苦。

我曾经与老婆吵了一架,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但我却突然很想自己一个人跑去旅游,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呆着。后来又想想,为什么要为了一点小事这么做呢?原来,是我自己很想一个人去一个无人认识我的地方发呆,去体验那种“孤独感”和“被遗弃感”,所以跟老婆吵架之后,这件事情被大脑判定为体验这个感觉的最佳时机。

“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自然也不是快乐的,但大脑却很想“快乐”地体验它。

这也许是灵魂的欲望呢。

人的行为80%都是潜意识在作祟,表面意识不过是潜意识的傀儡。潜意识的诉求才是你真正的诉求,还有你难以感受到的“灵魂欲望”,也同样控制着你的一切行为。

大脑不想你做的事,是不会让你去做的,就像是“选择性聆听”的道理一样,大脑不想听的话,就会自动屏蔽掉,所以作为父母、老师或者企业老板,有很多话说了等于白说,因为对方根本不想听,他不想听的这些话甚至连他自己本人都不知道。

如果能够善于利用人类“情绪二重性”来改变其观察它的角度,那么不管是孩子、学生还是员工,都能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我们目前所得到的一切,便是意识的选择,包括贫穷。

还有另一种情绪二重性的现象,就是你对某个人当下的感受,会令你不客观地做出相同频率的回忆。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跟对方吵架闹得很不愉快的时候,你会想到他过去的种种不是,反之,若是当下跟他相处得很愉快,那么你也会想到他过去的种种优秀品质。

这是非常不客观的,都是由情绪引导的结果。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情商高的人在社交上比较吃香了,不是他本身很优秀,而是他总能给人带来良好的情绪,使人对他的印象很好而已。

量子世界里,有“波函数坍塌”和“波粒二象性”理论,就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它同时即是粒子,也是光波,这取决于你观察它的方式,换句话说,它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如果我们能把某种东西进行多样性运用(包括情绪),将会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