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诗,是他情感的宣泄,也是他人生经

摘 要

  纳兰性德,笔者也曾写过他的生平,当时只觉得惋惜,但是细细品味他写的诗集以后,又觉得有那么一丝苍凉。一个富家子弟,文采卓越,相貌品行都好的男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皇帝

纳兰性德,笔者也曾写过他的生平,当时只觉得惋惜,但是细细品味他写的诗集以后,又觉得有那么一丝苍凉。一个富家子弟,文采卓越,相貌品行都好的男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皇帝的亲近侍卫,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人生赢家。如果,抛去他无疾而终的爱情和早逝的妻子。

人们都说,生离有很多种,纳兰性德在年少恣意的时候,失去了自己心仪的女子,看着她进入深宫,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悲哀,而此后,在他娶亲之后,又经历了死别,仅仅三年,妻子又因为难产去世,他这一生,也只活了三十岁,可是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两次失败,生离死别,都有关于情爱,因为亲身经历,所以诗词也让人难以释怀。

他一个文采出众的男子,也是一个有佛缘的男子,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仓央嘉措,他们都是红尘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存在,但是,在他们失意迷茫的时候,佛家的宽容与慈悲,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依仗。或许将自己的信仰寄托在别人身上听起来很虚妄,但是如果自己找不到能够支撑自己信仰的载体,那就另找一个载体,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载体,而是自己的信念。

纳兰第一次失意时,尚且能够坚持,或许他会感到无法释怀,但那个时候,他还有光明的未来、大好的年华。后来妻子的去世,连续两次打击,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以后,纳兰的悼亡诗成就达到了顶峰,在后世看来,我们会为他加诸各种各样的剧本,想象他曾遭受的打击和痛苦。

但是,笔者觉得,如果可以选择,他是宁愿不要这样的成就的吧,说到底,他失去妻子的时候也才二十三岁,虽说那时候成亲的年龄要比现在小得多的,但是他也终究只是个二十出头的人,换到现在,以他那样的家庭条件,他可能还在读书,还没有开始经历这世间的种种磨难。

我们在读他的诗的时候,会去了解诗的写作背景,看到他的生平可能也会有一丝惋惜,原来他不只是英年早逝,还有这样悲伤的过去。人有三情,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似乎总是更容易因为爱情而动容,因为求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我们希望作者能够给有情人一个好的结局,我们在上帝的视角看着他们起起落落的爱情,却也仅仅是提前知道了剧情而已。

这又会有什么改变呢,事实上,感同身受,这是一个很慎重的说法,知道和感受,这本来就是两个词,或许我们知道了他的悲痛,知道了他的爱情,可我们也总会有触及不到的角落,不是真的经历过的人生,怎么能一样呢,就好比我们看到书中的主角被人刺了一剑,就算文字描述的很痛苦,没有受过那样的伤,怎么能够真正理解那种疼痛。

纳兰性德这一生,那样短暂,却也那样丰富,妻子的离去,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的力量,一个信念倒塌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再也找不到支撑信念重新站起来的理由,孑然一身的时候,诗词似乎成了他人生的全部,他将沉重的情感全部宣泄在诗里,可惜,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败给了病魔。

康熙二十四年农历五月三十日,年仅三十岁的纳兰性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没有醒过来。

文章分享结束,欢迎评论留言。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