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要回应孩子的情感?静止脸实验:家

摘 要

  文 | 小允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应对呢?最普遍的就是教训孩子,要么是家长大声的呵斥,告诉孩

文 | 小允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应对呢?最普遍的就是教训孩子,要么是家长大声的呵斥,告诉孩子这样不可以,有多么的错误;要么就是凝视着孩子,恶狠狠地盯着这个犯错的人儿,用无声式教育提醒他,“你”让父母生气了。

在国外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妈妈让坐在婴儿车上的宝宝一直看着自己,她将通过宝宝的反应来判断、总结这个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刚开始的时候,妈妈的表达非常夸张,她会利用一些比较浮夸的动作和表情来吸引孩子,这个时候宝宝也会跟着妈妈乐呵,尽管这些表情有些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好看,但是宝宝仍然乐在其中,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这个时候的宝宝表现非常舒适和快乐。

紧接着,宝妈开始转换原本的笑脸,相反于之前快乐、丰富的表情,她现在保持着一个沉默冷静的态度,纵使孩子再怎么行动,怎么尝试,宝妈都无动于衷,像是静止了一样,没有给孩子任何的回应。

逐渐地,宝宝感受到了氛围的糟糕,原本扭动不停的他开始坐立不宁,眼神飘浮,显然出现了不安的心理,紧接着他开始大声哭泣,打破了沉寂的氛围。

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特罗尼克进行的一项实验,它被叫做“静止脸实验”。

一、静止脸实验:家长冷暴力最为伤人

在“静止脸实验”里我们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孩子的变化,起初是开心的,因为妈妈对于宝宝的回应非常直接,她会跟随着宝宝的试探而积极回应,可是等到妈妈没有行动,静静的看着宝宝的时候,孩子会不自觉的害怕,心里产生不安的情绪,等到不安汇聚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了大哭。

这个实验旨在告诉我们,家长面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你的冷暴力看起来没有伤害,却在无形中对孩子带去了莫大的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冷漠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刚开始看到妈妈对于自己的反应没有回应的时候,他会积极地向妈妈示好,一直在用积极的行为向妈妈发出邀请,例如开心的笑,伸手想要妈妈的回应等。显然,这是在示好,或者说是“讨好”。

所以,在生活里家长们的冷漠经常会让孩子变得不安,他会想是不是自己哪儿又做得不好了,进而通过这种示好去试探家长的情绪,久而久之,讨好型的人格就会伴随孩子成长,难以改变这种讨好式的心理。

三、家长如何避免“冷漠”这个育儿大坑?

1、及时给孩子回应

李玫瑾教授在提到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该如何应对的这个问题时,向诸多家长提供了教科书式的回应,那就是带着孩子离开,既不要不理孩子,也不要用吼叫来呵斥孩子,把他带离当前的场所,在安全、冷静的状态下和孩子讲道理。

其中,她就提到了“别不理会”这个行为。因为在争论里我们很容易觉得,让孩子闹一闹就好,别管他,其实这样的伤害就像“静止脸实验”一样,会对其心理健康带去一定的阴影。

因此,家长们需要在孩子犯错或者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及时给孩子反馈,就算是拒绝也好,都比冷漠的看着孩子,等待他自行改变要好很多。

2、正面反馈很重要

什么是正面反馈?这是在告诉家长们,当我们面对孩子,不论是回应还是引导,有需要以一个正确的方式,从正面告诉孩子。

比如孩子打碎了碗,一些家长会说碎碎平安,都是碗的错,孩子没伤到手就好,可是一些家长就会正面告诉孩子,打碎了碗有一定错,与此同时注意保护自己也很重要。这就是两种态度带来的不一样的引导方向。

如果家长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总是变着法地躲避,或者说带着情绪指责孩子,那么在她的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不喜欢,所以我不可以。

这样一来,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形成不说,而且下一次有问题的时候他就会选择隐藏。所以,正面应对孩子很重要,这是在表达我们的态度。

家庭冷暴力,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被忽略掉了的虐待,家长们应该重视并改变。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小允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