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ics2.baidu.com/feed/5882b2b7d0a20cf4ec90cefe81cdd330adaf99de.jpeg)
讲到情绪,家长们并不陌生。但是,情绪究竟与孩子的成长和智力发展有什么关系,家长们可能知道得并不多。所以,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小孩子闹点情绪,过两天不就好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这样来认识 问题,就不恰当了。
情绪、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讲由于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内心体验,叫做情绪;由于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或体验称做情感。
有人说:“如果说,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系统的话,那么情绪、情感和意志则是学习的调节和维持系统。”还有人说:“情感是发展智力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孩子有了积极的兴趣并进行学习之后,还要有稳定积极的情绪来维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儿童的情绪对自身行为的作用。
1、积极稳定的情绪是鼓舞孩子学习的动力,是维持学习的保障
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习活动常常带着情绪色彩。因为,情绪对儿童的活动具有失去或抑制作用。情绪可以直接激发儿童的行为,控制儿童的活动。愉快的情绪会使儿童愿意进行某种活动,使孩子在学习中精神振奋,感受性提高,思维相像活跃,记忆力增强,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反之,不愉快的情绪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某种消极行为,降低学习效果。
2、有节奏的情绪刺激,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激发和加强孩子的智力活动,但持续的激情状态,就是过度的兴奋,或者是连续的兴奋情绪,则会影响他的智力活动。
3、情绪对孩子的健康具有促进或损害作用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外部表现引起的变化是家长们都见到的。比如:愉快时面带笑容,高兴时手舞足蹈,激动时呼吸急促,焦急时满头大汗,恐惧时脸色青白,烦躁时坐立不安等等。这说明,情绪直接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和身体内脏器官的活动。所以,保持愉快情绪的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长时间的不良情绪,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4、情绪波动易变,会给孩子造成意外损害
儿童在学龄中期到青春期阶段,其情绪的变化开始以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为转移,尤其是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以自己是否受到尊重而表现愉快或不安的情绪。这时,他们喜怒有常,哀乐有节,自我意识已经能够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但是反应强度大,容易发生变化,一旦控制不住时,会给个人造成损害。他们很容易狂喜、暴怒,甚至极度悲伤;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惹着他,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打击、失败会使他丧失信心,甚至走上轻生的绝路。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给予特别细致的关照,善于体察孩子情绪和行为上的微妙变化,随时注意引导与感化。
5、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
我们说的高级情感,就是指孩子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这些高级情感是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些高级情感的作用下,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品德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