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开学前10天,小孩哭着醒来,说做了被老师批评的梦,我问老师为什么批评你?他说,因为他网课的作业写的字不好。我于是说:
“有些小朋友其实连网课作业都不一定交的,妈妈觉得你每天完成作业已经不错了,我想老师不会批评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担心的话,你可以从今天开始,把作业写得端正清楚,妈妈所学的心理学有个叫“近因效应”的东西,它说的是——在“熟人”之间,会由于最近时间的某一信息的刺激,使得我们对这人过去形成的认识或印象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如果你今天开始写端正,我们还有10天的时间,完全来得及刷新老师对你作业的最近印象。”
小孩说,这样的话,那就这么办。
看起来很顺利的沟通,从那天开始,孩子确实也认真“刷新”自己的作业,但就在这10天,他又陆续做了两次被老师批评的梦,最后一次,我说:
“你觉得如果你表现不好,爸爸妈妈会因此不爱你吗?”
孩子摇头说:“不会的。”
“那么,为什么你觉得自己一段时间表现没那么好,老师就会不再喜欢你呢?”
孩子说:“就是这样的,老师就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我也没什么办法了,我只能抱抱他,陪伴等他平复。虽然我相信孩子的老师绝对不会这样,我对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是很信任的,但我自己生命中遇到过一些老师,别说表现没那么好就不喜欢你,连教师节没送礼都可能因此讨厌你……老师和老师确实是不一样的,不过我无法做孩子的“心理治疗师”,我只是一个妈妈。
作为一个妈妈,在开学的第一天,心里是很忐忑的,一方面是因为新冠的威力仍在,当国外疫情依然十分严重的时候,我始终相信没有一片“雪花”能够独善其身,孩子们复学,情况如何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会被批评,如果他的梦成了真,回来之后我能做些什么呢……这些思绪在我脑中回绕,当在家里听到孩子学校传来眼保健操声音的时候,我停下了工作,我此时很希望,在知识类课程还没正式开启之前,能不能有一堂心理辅导课?
如果我是上课的老师,我会这样设计——
1. 暖身活动:《Hello,Body~》
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好久不见的同学们互相打招呼,这样能迅速消除漫长的隔离假期带来的陌生和隔阂感,也能让紧张焦虑的同学们最快的放松下来。
2. 主题活动:《我的悠长假期》
先分组让孩子们说一说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自己学的、做得最开心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小组选出“小星星”,如此孩子们就能从别的孩子那里听到和学到自己也许也可以做的;
再在小组里画一画,画出这个假期“我不满意的自己”。“自画像”是绘画治疗的重要方式,借助“自画像”,可以帮助孩子们能了解自己、觉察对自己的觉察、同时,它也是一个释放与整合的机会。最后让孩子们把画放在一起,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并不满意的自己”,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并不会因为小伙伴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不再和对方做朋友了。
团体辅导相较于个别咨询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将问题“正常化”。这个在焦点解决短期咨询里经常被使用的技术,是团体辅导这个形式与生俱来的优势。
有时,个体常常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是唯一的,是很严重的。但是,如果我们有机会将它展露在更多人面前,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的问题并不唯一,甚至,可能并不严重。这是人人都喜欢的觉察和感受,这样的感受能够促使孩子们在“不满意的自画像”中达成被接纳和“自我悦纳”。
3.结束活动:《抱一抱我的老师,您辛苦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孩子,都面临着比正常时期的学校教育更大的压力。老师们在面临网课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每天因为疫情的各种报表和相关工作中疲惫不堪。学生,也会感受到整个学校系统中弥漫的氛围,以及自身的那些压力焦虑和紧张。这个时候,拥抱,是一剂良药!
人生有很多不得不面对的难关,拥抱,能让我们瞬间感觉到被支持、被温暖,以及我们并不是一座孤岛!
复学后的心理危机:会包括有痛苦体验的自我表达、自我否定、学习兴趣和效率下降、头昏胸闷食欲不振等身体反应、迟睡早醒等睡眠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学、自杀等极端情绪和行为。
作为曾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地点变了,但我心里的坚持不变。谨以此文,再次呼吁开学初期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很重要。
祝愿所有此刻在教学一线辛苦的老师们、还有作为所有母亲最关心的所有孩子们,很浅白的几个字:“请都健康,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