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室友冷战了,她越是找我说话,我越是不搭理她,而我越不搭理她,她就越粘着我 ,导致我看到她就烦。
而导致我和她冷战的原因,也很可笑,是因为那天早上明明说好了她煮早餐,但是她却睡到十一点才磨磨蹭蹭的起床,8点起来的我,早就饿的七荤八素了,低血糖一犯,默默的就生起气来了。
更气的是,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在生气,跟没事人一样。
这样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有时候是因为她没接电话,或者是太晚睡。
我也很奇怪,我平时很好相处的一个人,周围的人都夸我脾气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比较容易生她的气。
从上面的描述看来,怎么看都是因为她做的事情惹毛了我吧。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后来,我看到了ABC情绪理论,才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
![](https://pics1.baidu.com/feed/d4628535e5dde711027055eae089431d9c1661fc.jpeg)
根本原因,是我内心的看法引发了这些情绪。
觉得她忽略了我的感受,不重视我,所以我才会生气。通过生气来引起她的关注,但是等她关注我了,我又开始别扭了,就是为了回击她的不重视。
情绪按钮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情绪按钮”,它连着一个定时炸弹。
要是你不小心碰到了这个按钮,不管平时多么和蔼可亲的人,都会炸掉。
每个人身上的“情绪按钮”可能都不大一样,大都分为几个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受人际关系影响。有些人平时很友善、很有教养,但是一旦看到某种类型的人就生起无名火,怎么样都不舒服,恨不得弄死对方;比如看到爱占小便宜的人,或者看到在公众场合大声嚷嚷的人。
![](https://pics6.baidu.com/feed/b58f8c5494eef01fb005154aa6981423bd317d9c.png?token=10a185149346b72512eacc298a37ac95)
第二种类型是受环境影响。比如你上一秒还很开心的逗着你的二哈,但是你去个洗手间的时间,二哈就把家弄的乱七八糟了,你的怒火就来了。
第三种类型是 和你自己有关。
我大学同学G就是一个典型,记得有一次考试,考完后他找我们对答案,发现自己算错了,当下他就把手机重重的摔在草坪上,当时我们都吓傻了。问他怎么了,他嘟囔着说气自己这么笨。
怎么看,跟自己生气的人都有点傻啊。
生气的人,都是不受理智控制的,所以大部分人处理这种情绪按钮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藏起来,不让别人碰到。
但在亲密关系中,难免会触碰到,所以越是亲密的人,越是要相互了解,知道对方底线所在。
不过,躲避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在更大的挑战面前,炸弹受到压力难免会猝不及防就炸了。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可以运用ABC情绪理论模式来拆除这些心智中间的定时炸弹。
![](https://pics3.baidu.com/feed/7e3e6709c93d70cf31067e4abfba5c06bba12b61.png?token=053d3d473fe201f6bb1494de570653f6)
ABC情绪理论模式
什么叫做ABC情绪理论模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分析。
A. 逆境(Adversity) 特点:外在环境,不可控
B. 信念(Belif) 特点:可以人为调整
C. 结果(Consequence) 特点:通过A和B可以改变C,C就是你的情绪。
假如,你在地铁上看到一个男人带着两个孩子,那个男人全然不顾两个孩子,任由他们大吵大闹,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觉得很烦躁和生气——这位爸爸怎么这么不负责任,也不管管孩子,这两个孩子也真没有家教,肯定是爸爸没有教好。
等你去提醒这个爸爸时,你才知道,他的妻子刚刚去世了,他办完葬礼,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他们都还没有从这个悲痛中醒过来,所以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反倒是可怜起这一家人来了,甚至想要去询问有没有需要你帮助的地方。
你看,同样是面对一个不好的场景,因为你的信念不同,所以情绪的感受和行为都变了。第一次你的信念是“这位爸爸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第二次是”这位爸爸真是个可怜人啊“,第一次的愤怒消失了,转而代之的是怜悯和同情。
![](https://pics7.baidu.com/feed/eaf81a4c510fd9f97627baea634b592c2934a4ea.png?token=5aa85dfd26b3e9430f3c9381c8b0f61f)
我们之前常常以为的是事件本身引发了情绪,而通过ABC情绪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是你内心的看法,也就是信念引发了情绪。情绪只是信念的外在显示。
现在,你明白该怎么拆除自己的心智炸弹了吗?
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时,别着急做出反应,而是多去观察它,分析它。
当我们的信念改变时,感受也会跟着改变,改变了感受,行动自然也跟着改变了,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当这些行动积累起来时,你的命运也开始慢慢改变,这样你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https://pics5.baidu.com/feed/d1a20cf431adcbef639dc05deac9a3dba2cc9fa8.png?token=1b5925837f89d3fea938f37f87ba2fbd)
ABC情绪理论的运用
害,咱们来举个栗子吧,把这个理论理解的更透彻点。
话说,闺蜜每个星期都会接到父母三、四催婚电话,必定是每次电话都会绕到这个话题。
闺蜜每次都会把手机拿远,应付式的“嗯、嗯、嗯、是、是
是、知道啦知道啦“三连击的回应,然后自己在做其他事,任父母唱独角戏。
“你看看你,多大个人了,再不嫁出去,就老了,以后没人要了”“你现在不结婚,以后谁养你啊”
![](https://pics6.baidu.com/feed/962bd40735fae6cd1d0037de48d5822243a70f41.png?token=59429461e4defc5b5d49d551ac3dcca8)
这些话一句一句重复在闺蜜耳边,有一次闺蜜实在没忍住,就跟父母吵了起来。挂完电话后,她又后悔了,觉得特没劲,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父母也没有恶意,但是冲突就这样出现了。
我说你就不会跟父母撒撒娇嘛,干嘛硬碰硬,多没趣啊。
她反问我一句:“说的好像你会撒娇一样“
我:“emmm“
这里又引起另外一个话题了,从来不善于表露感情的我们,撒个娇可能比去商场砍价还要难。
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吧,通过ABC情绪理论的思考,她发现了背后的一个信念。
“父母一直觉得的我照顾不好自己“
再继续探索下去,她发现其实这只是她看到的片面而已 。
“父母对我其实很放心,她们有什么事都打电话问我“”催婚说那些话,也只是因为没有其他话题跟我聊了吧,她们想要关心我,想要找点存在感,想要证明她们对我还是有用的… “
当“父母觉得我照顾不好自己“的想法变成了”以后要多点回去看她们,多跟她们说说我正在努力的事情,让她们知道我的现状,让她们知道,我也关心她们,没有离她们越来越远“
![](https://pics2.baidu.com/feed/d058ccbf6c81800acf9dbd84f653befc838b47a8.png?token=8d71321df96fa49397cc9a9378918874)
这样,你的心情也会变好了,也没那么容易生气了,跟父母的关系也和睦了。
真的,有时候容易生气,并不是因为情商低,而是因为我们没想明白而已。
找到背后隐藏的信念,去扭转它们,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导致了不一样的行动,最后才能产生不同的人生,这就是成长的定义。
这也是一条自我升级之路,把握每个引发你情绪的人和事,每个情绪按钮,也是你打开新世界的开关。格言“原谅一切,但不要忘记任何事“就是最好的诠释,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意义,就看你怎么看待。
看透情绪本质的人,才能实现炸裂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