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码头】楚剧《乡里乡亲》乡愁难忘 豫剧《香

摘 要

  那些奋发向上的难忘瞬间 大型现代楚剧《乡里乡亲》 故事取材于著名作家陈应松的 获奖中篇小说《夜深沉》 剧情讲述的是 农村女能人范梨花 经多年打拼 将生态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

那些奋发向上的难忘瞬间

大型现代楚剧《乡里乡亲》

故事取材于著名作家陈应松的

获奖中篇小说《夜深沉》

剧情讲述的是

农村女能人范梨花

经多年打拼

将生态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

年关将近

正打算杀猪分发福利

不料返乡村民隗三户找到她

要求迁场还地

猪场一旦拆迁

就意味着多年心血打了水漂

范梨花想利用

小姑子武爱秀与隗三户旧日情分去劝说

谁知弄巧成拙

事情越弄越僵

最后闹上法院

隗三户胜诉

而范梨花陷入绝境

……

山穷水尽时

乡情却悄然化解了矛盾

隗三户土地入股,两家喜结亲缘

村民们舞起了欢愉的板凳龙

楚剧《乡里乡亲》

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时代背景

紧扣时下农民工“回流”

这一典型的社会现象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表现手法

塑造了一群不断追求美好梦想的

新时代的农民形象

剧情敢于直面现实生活和现实矛盾

透视出农民对土地价值及

自我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构成深层的戏剧冲突

用真实生动、入情入理的

故事情节“说话”

强调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可或缺

呼唤农村人际关系的圆融和

道德情感的回归

2018年5月11日

武汉楚剧院精心打造的

楚剧《乡里乡亲》

在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

隆重亮相

全剧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人物鲜活

从音乐唱腔到舞台表演

既尊重楚剧地方剧种生活化的剧种特质

同时兼顾戏曲艺术写意传神的精神美学

全剧犹如一部诙谐的“乡村小品”

以青春的面孔、风趣的剧情和

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人物角色“情”与“理”的戏剧冲突中

构建了一曲当下新农村的和谐乡音

接地气的表演

不仅让《乡里乡亲》的演出

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还通过网络直播成为了

年轻戏迷们的热议话题

武汉楚剧院楚剧名家余维刚

在《乡里乡亲》中出演隗三户一角

为了更好的理解塑造人物

他利用休息时间去工地上体验生活

观察农民工的生活劳动细节和言谈举止

让角色更接地气

作为《戏码头》的老朋友

余维刚第一次带着楚剧现代戏

登上这方熟悉的舞台

参加《戏码头》“戏曲红色经典展演展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

楚剧《乡里乡亲》的精彩表演吧

余维刚在《乡里乡亲》中

这段有声有色的生活化表演

淋漓尽致展现了

返乡农民眷念故土的真挚情感

其景、其情、其韵

引起观众共鸣

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副主编

青年戏剧评论家武丹丹不由感叹

“我从余维刚的表演当中

看到了当代很多农民工的现实处境

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

心里无限眷念的家乡

他把隗三户这个人物的情感

尤其是对家乡的这种乡愁难忘

演绎的特别自然,特别生活化

让我们感同身受”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谷曙光

看过余维刚的表演后

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表示

“余维刚的这段演唱

让我不由想起

习总书记的一句名言

’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所以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乡愁都是我们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由河南豫剧三团创排的

现代豫剧《香魂女》

故事改编自著名作家周大新的

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

剧情讲述的是

香嫂(刘香香)是童养媳出生

性格刚强、能力出众的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凭借改革的春风

依靠钧窑技术勤劳致富

成为了当地知名的女企业家

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她

在家庭生活方面却很是不幸

丈夫二东是赌鬼,儿子痴呆弱智

香嫂无力摆脱生活的枷锁

只能背地里与苦苦相恋的

钧窑坊帮工任实忠

保持着二十多年的情人关系

为维持企业家的体面

香嫂利用金钱为自己智力不全的儿子

娶来一个贤慧漂亮的媳妇——环环

亲手制造了另一桩悲剧

香嫂家外风光

家内却被无赖丈夫常常家暴

她却告诫“同病相怜”的儿媳不许声张

一次香嫂与情人欢聚

将要被情敌发现之时

却被环环本能相助

终于香嫂决意放环环出走

没想到弱智的儿子

在此时却抱住环环失声痛哭

不忍让她离去

环环与婆婆香嫂泪眼相望

既难舍婆媳之情

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故事曲折跌宕,委婉动人

……

豫剧《香魂女》

以独特新颖的审美视角

通过两代女性不幸的爱情婚姻故事

着重探讨历史大背景下的个体思想解放

引发人们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

深沉思考

全剧在舞美设计、音乐和唱腔上

进行了大胆尝试

在豫剧现代戏家长里短

直白表述的基础上

注入了“诗画”意境的表演元素

用精彩唱腔、唯美表演、简洁舞台

彰显了中国戏剧美学精神

2000年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

《香魂女》获得最高奖“艺术节大奖”

填补了河南戏曲无全国性大奖的空白

此后豫剧名家汪荃珍

凭借《香魂女》中的出色表演

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很多观众喜欢汪荃珍

是因为看了她主演的《香魂女》

又因为喜欢汪荃珍和《香魂女》

而渐渐喜欢上了豫剧

此次湖北卫视

《戏码头》“戏曲红色经典展演展播”

河南省豫剧院豫剧名家汪荃珍

为大家带来的正是

这出经典豫剧现代戏《香魂女》

下面让我们跟随汪荃珍的演唱

一起聆听这首饱含

东方朴素情感之美的“命运之歌”吧

一曲唱罢,汪荃珍的精彩表现

也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谷曙光听后也是感动不已

“汪荃珍这段的演唱

让我感觉到的是主人公香嫂

虽然命运非常的凄惨

却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她身上所具有传奇色彩

体现出了深刻的人性挣扎和鲜活的时代感

使它成为现代戏的一个典范”

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副主编

青年戏剧评论家武丹丹

更是对表演称赞有加

“汪荃珍老师的拿手好戏《香魂女》

我百看不厌

她全身心的投入表演

让角色的内心情感自然流淌出来

刚才这段香嫂推己及人的内心轨迹的唱段

从冷峻到温情

预示随着时代的进步

禁锢女人命运的思想枷锁将被解放改变

这部戏之所以能演一千多场

流传到现在

就是它呼唤自由的‘呐喊’声

能够引发我们观众的共鸣”

2015年由武汉京剧院改编创排的

汉派京剧《美丽人生》

剧情讲述的是

美丽漂亮泼辣

没什么文化的李美丽

嫁给了大学毕业的马学武

憧憬着自己今后的美丽人生

可是她并没有意识到

她的粗心彪悍、小市民的自我意识

让在十年的婚姻生活里尝尽苦头

当马学武向她提出离婚的时候

李美丽生气委屈,却不明究竟

一次马学武出轨幽会时

被李美丽跟踪发现

为泄一腔怒气,李美丽报了110

马学武因嫖娼被抓,人生陷入低谷

无力自拔,投江自尽

李美丽的“美丽人生”化为泡影

此后,李美丽开始了新的人生思考

为了维持生计,供儿子上学

下岗的她毅然做了10年的“女扁担”

不料儿子研究生毕业以后

将父亲的死因,归咎李美丽

和她断绝母子关系

李美丽想跳江自尽

但凭着不能让儿子

和自己一样背负“自责债”的情感信念

她选择要坚强活下去

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美丽人生》作为一部当代戏

在表现手法上没有完全沿用京剧形式

而是大胆进行创新与探索

在不破坏京剧唯美、写意的审美同时

将汉正街的生活场景

搬上了京剧舞台

将汉派的“市民文化”、“码头文化”

这一汉正街的百态众生相

通过现代舞蹈和音乐剧等时尚元素

与京剧艺术嫁接,成为舞台呈现的亮点

让表演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赢得了广大年轻戏迷的喜爱和欢迎

剧中出演李美丽一角的京剧名家刘子微

以其泼辣果敢,宁折不弯,敢做敢当的

武汉女人形象,深入人心

武汉京剧院京剧名家刘子微

是咱《戏码头》的老朋友

此次受邀参加

《戏码头》“戏曲红色经典展演展播”

她带着这出《美丽人生》与观众见面

希望自己这段充满“烟火气息”的

汉派京剧表演

能够让大家喜欢

让我们聚焦刘子微

一起欣赏她的精彩表演吧

刘子微饰演的李美丽坚强而倔强

极富感染力的演唱

淋漓尽致展现了无私母爱的伟大

台下观众无比深受感染,热泪盈眶

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副主编

青年戏剧评论家武丹丹

也被表演深深打动

激动的表示

“刘子微今天这段《美丽人生》的表演

所表现出李美丽身上的无私母爱

让我想起多年前

她在武汉京剧院的排练场

为了青年演员能有更多机会和更好的平台

刘子微陪着她们一遍又一遍向大家展示

就像老母鸡呵护小鸡一样保护着她们

这种为了心中爱,而勇往直前的坚持

让我感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谷曙光感慨

从刘子微表演中看到武汉女人的性格

非常接地气

“武汉女人是什么样的一种性格

刚才刘子微的这段表演

就生动鲜明的展示了

武汉女性好豪爽、热情又有点泼辣

有时还有一点侠义之气

刘子微是大青衣来表现小市民

能唱得如此接地气

其实难度很大,非常具有挑战性

如果有机会的话

希望大家一定要去剧场

看一看李美丽的《美丽人生》”

东方风来满眼春

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如春雷唤醒大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亿万人民用勤劳的双手

书写了中国发展的壮丽诗篇

让我们沿着改革先驱开辟的道路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行

(来源:湖北卫视 责任编辑 张滨)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