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比打孩子的伤害更大,只要3个方法

摘 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听到很多种声音,其中听得最多就是“不打不成才”,而如今反对棍棒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渐渐地虎爸狼妈也少了很多。 但随之又出现了另一种教育那就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总听到很多种声音,其中听得最多就是“不打不成才”,而如今反对棍棒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渐渐地虎爸狼妈也少了很多。

但随之又出现了另一种教育那就是口头语言教育,除了唐僧式的碎碎念还有“暴力”语言的教育,什么是语言暴力?或许乍一听你会觉得很陌生,离你很远,但回到家庭教育的这些场景看看,很多父母都会无比熟悉。


“你就跟一头猪一样,怎么这么笨呢?”

“我这是对牛弹琴吗?说了一百遍,你怎么还不会?”

“你这也太差劲了,你看看xxx,人家怎么就那么聪明,你能不能学学她?”

“让你做啥啥不行,学习也不行,你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类似以上的话语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恶语就像是一支支利剑直接伸向孩子们,即便是伤口愈合以后都会留下伤疤。

当孩子以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伤疤会一直反复地提醒孩子。如果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后,父母才意识到,这时候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一、父母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语言暴力?

我们都说孩子在叛逆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说一些伤害身边亲人的话语,诚然作父母也是一样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有时候也会指责、诋毁甚至是嘲讽孩子。

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有几个是自信的?有几个能轻易摆脱父母语言暴力的影响呢?这些孩子长大后都带着浓浓的自卑心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自我否定。而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恶语相向大多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1、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那些经常使用语言暴力的父母,在他们的小时候也是被父母恶语相向,从小生活在语言暴力的家庭中。因此这些人长大成为父母之后,也会把这种语言暴力的教育方式传递给孩子,这种原生家庭影响的概率高达70%左右。

这些父母是无法控制对自己的孩子使用语言暴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对于从小被恶语相向的他们来说,是一种释放,更是一种“隐秘的快感”,就连父母自己也没有察觉到。


2、父母压抑的负面情绪,孩子成为出气筒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父母都会有各种的麻烦和困境,随之而来的就是负面情绪。成年人的情绪被压抑久了并不会被消化,而是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以更加丑陋的形式宣泄。

工作中的情绪积压久了,回到家以后恰好碰到孩子淘气犯错闯祸,那么这时候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倒霉孩子成了炮灰,也就成了爸爸妈妈的情绪发泄口。要么难逃一顿打,要么难逃一顿骂。

这时候的父母,很难控制自己,会忍不住朝孩子说出各种戳心窝的狠话,当然也不一定是孩子,这个发泄口也有可能是另一半。


3、期望值太高

绝大部分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非常高的期望,甚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聪明、学习好,最好就是“完美的小孩”。

如果孩子与他们的期望值有较高的背离时,父母就会开始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与自己家的孩子作对比,以他人为标准来看自己的孩子,也开始给自己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笨”、“不听话”、“淘气鬼”等等。


4、错误的教育观

有的父母受错误的教育观影响,认为语言上打击孩子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抗击能力。因此生活中总是会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拿一等奖了.......”等等,从来不会肯定自家孩子。

这些父母认为孩子经常承受语言上的打击,以后失败的时候会也能承受得住,却不知这样错误的教育观会让孩子变得极其不自信,甚至觉得自己非常的差劲。


二、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有哪些影响?

1、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脱口而出:“你是不是猪?”“你怎么就是不如某某某呢?”“什么事情你做好过?什么事情能让我放心过?”等等诋毁类型的语言。

父母总以为言语上的刺激会让孩子朝着期待的方向努力和改变,却不知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负面压力,孩子在父母持续不断地否定中,孩子慢慢的也会认为自己是个loser。


2、孩子失去安全感

有一些父母总是喜欢吓唬自己的孩子,耳熟能详的几句有:

“你是不是还这样,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你就是不听话,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人了!”

“你哭,你还好意思哭,你再哭一下我就接着打!”.......


父母可能只是想要吓吓孩子,以起到震慑的作用。却不知道孩子在爱父母的同时也越来越畏惧害怕父母,渐渐地担心父母以后不要自己了,内心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少。

不仅要压抑着自己的内心去顺从父母,甚至还担心自己以后做什么是不是会惹得父母生气,不要他了。孩子在以后更是会养成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讨好父母的性格,最后失去自我,成为一个“傀儡”一般的人。


3、孩子会自卑、低人一等的心理

为了教育孩子,有不少的父母都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生活,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孩子当中。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就会认为自己的牺牲不值得,时不时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孩子辜负自己的付出了,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孩子不聪明、不争气等等。

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太笨了,很差劲,不如别人。在以后即便是遇到什么机会都会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自己配不上或做不好。


三、父母要杜绝“语言暴力”该怎么做?不如试试这几个办法吧!

1、三思而后言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闯祸了,或者是犯错了,不要急于教育孩子,这时候大部分的家长都在气头上,很容易怒火中烧,然后直接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先好好思考一下,在跟孩子沟通。

就像跟领导反馈汇报一样,先进行简单的梳理,比如:孩子最近总是撒谎,这次跟孩子沟通是为了让孩子以后不再撒谎,那么围绕孩子为什么撒谎,撒谎有哪些不好,以后怎样做到不撒谎等等去展开。不是开口就是“你又撒谎,撒谎精,你给我说为什么要撒谎!”

如果父母以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只会越来越害怕,并且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后会下意识地撒谎保全自己。与其语言恐吓或者是呵斥孩子,不如在开口之前先冷静地想想,是自己发泄情绪式的来沟通还是换种方式沟通更有效。


2、学会打心底包容孩子

有不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的期待,满脑子都想着孩子怎样变得更加优秀,只能看见孩子的优点,甚至接受不了孩子一点缺点。

孩子考试98分却问孩子为什么不能考100分,那2分丢去哪里了。却不问问老师这次考试是不是考试的难度提高了,班级里有没有满分的同学。

这样的父母说简单点就是不能认清事实,他们全然想着自己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却忘记了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在孩子淘气或者是不能令自己满意的那一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开始抱怨孩子,无法打心底接受真实的孩子。

基于这种情况,这些父母很难反而是更加难发现自己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只有打心底包容孩子,接受孩子的真实情况,在耐心的引导和科学教育中才会发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


3、改变心态、调节情绪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确实每位父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琐事和烦恼,但这并不能成为你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恶语相向的理由。

父母情绪和心态不好时可以适当去跟朋友去唱歌喝酒,偶尔放纵自己一会,也可以去跑几圈等等,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

不管父母有怎样烦恼和负面的情绪,都要学会自我调节,将情绪调节和宣泄好以后,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而不是将孩子作为自己情绪的宣泄口,孩子不是树洞,也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年龄再小也有尊严和自尊心。


又子寄语:

在平日的教育中以及和孩子的沟通中,你有对孩子破口大骂过吗?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对孩子恶语相向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要被错误的“抗打击”的教育观所影响,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付出时间和经历的,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与其恶语相向,不如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耐心引导,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