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普通人,全家以种地为生。父亲偶尔也去镇上打打工,补贴家用。从小王出生起,爷爷奶奶就一直开心地说,这孩子长大以后肯定有大出息,是当县太爷的料。
而小王也不负众望,从镇上的小学、初中,直接考上市重点高中。三年含苞一朝绽放,小王如愿考到外省一所985院校,选择了信息工程专业。
他性格开朗活泼,因为有傲人的学习成绩做资本,无论在哪都是人群瞩目的焦点。但上了大学以后,却内向孤僻,不苟言笑。在大学里,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社交能力都成为了评价要素,甚至情侣的颜值高低都可以用来攀比。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月只有几百块生活费的小王处处捉襟见肘,甚至都不敢和同学们一起排队打饭,各种集体活动也很少参与。
爱慕虚荣、搞攀比是每个人的天性,小王也不例外。他抽出时间外出做家教,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手头渐渐宽裕了,学习成绩却也下降了不少。本以为改善经济条件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形象,但小王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在大学校园里,有着形形色色的社团——琴棋书画、体育健身、游戏电竞,甚至还有美食烹饪、美容美甲。当然,小王一样都不会,自己从小除了学习好像就没有别的业余爱好。
反观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学各种兴趣班,每个人总有几项能拿得出手的兴趣特长。眼瞅着同学们在兴趣中成长、在交际中收获爱情,他很是苦恼。
如果重新开始学,不,来不及了,他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么好的雅兴。不合群、孤僻、自闭,已经是别人强加给他的标签,当然也没有女孩子可以看得上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要毕业。舍友们有的想去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有的想去外企应聘,毕竟待遇好,也比较有面子;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甚至根本不用考虑就业的事儿,父母自然给安排得妥妥的。也有几位同学找到小王,商议一起创业。但小王有自知之明,自己毫无风险承受能力,一旦创业失败,别说自己,可能父母都会被他连累。
父母非常希望小王能够回到家乡,可以给他们养老送终,但嘴上却从不提起,只让他自己选择。小王知道父母的心思,但却极为反感:农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能有几个?我这么多年的付出白费了么?
算了,还是踏踏实实考研吧,自己唯一的特长也就是学习了。时间一晃而过。小王又面临着三年前的选择。
三年的时间很长,妹妹出嫁,家里少了个人;三年的时间也很短,一切仿佛昨日。
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小王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公司,待遇非常诱人,还有单独的公寓。对小王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了。但是想要娶妻生子,却还差得很远。买车买房、结婚彩礼,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
在公司里,小王善于钻研、业绩优异,很快就受到了上司的赏识,也得到了异性的青睐。女友是本地人,在幼儿园里当幼教。女友的父母要求小王必须在30岁以前和女儿结婚,至于房子,可以两家一起出钱购买。
辛辛苦苦凑够了一半的首付,小王和女友一起去办理了贷款。没多久,父母特地从老家赶来,与未来的亲家公、亲家母商定好了婚姻大事。很快,他们就在小王的老家举办了订婚仪式。
那天,父亲头一次喝了这么多酒,站都站不起来了,嘴里还一直不停地念叨着:“高兴,我就是高兴”
当晚,父亲就住进了医院,原因是急性酒精中毒。小王在医院陪护了三天,无奈公司一直催促上班。眼看着父亲没有大碍,小王带着未婚妻返回了城市。
出院不到一周,家里又传来噩耗——母亲突发心肌梗塞,已经住进了医院。小王心急如焚,迫切想返回家中。偏偏这时候新冠肺炎疫情来了,别说回家,连出门都很难。
一个多月的时间,小王归心似箭,常常躲在房间里扇自己耳光,恨自己为什么没长翅膀,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守在床前尽孝,恨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防控一放松,他立刻回了家。
幸亏抢救及时,母亲的命才算保住,但往后的日子必须随时有人在身边照顾。小王做不到,至少现在做不到。把父母接到城市里去住,未婚妻能同意吗?在城里给父母租个房子,父母也绝对不会答应。
到底怎么办?深夜的医院,楼道里满是小王踱步的影子。小王拿起手机艰难地拨通了未婚妻的电话
后来,县里举办了一场招聘会,用优厚的待遇招揽高素质人才。小王顺利通过面试,回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待遇虽然没法跟大城市相比,但是可以照顾父母,他只求落个心安。
父母在,不远游。小王彻底认识了这句话的含义,这个世界上有无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亲情。
你以为这就完了?未婚妻也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中受益,跟小王一起落户县城。婚后,岳父岳母在县里买了座还不错的小院,浇水施肥、种瓜点豆,巴掌一般大的院子里一片生机盎然。
岳母说,这才是她想要的退休生活。
这也是小王想要的生活。
(声明:文章取材于现实,作者加入各种元素进行创作,部分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您的支持[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