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现状及 影响因素分析
唐煜东、梅小丽、郑娥、李海瑞、胡旭、车国卫,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 年1月第25卷第1期
加速康复外科(ERAS)主要体现在围术期的管理流程优化,强调通过多学科协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与并发症。近年来我国 ERAS 的研究与应用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期,但在推广和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在应用中忽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作为 ERAS 的重要一环,心理支持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其病死率呈正相关。康复期的肿瘤患者在持续应激作用下,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诸多不良情绪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这种不良情绪问题不仅会妨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加速康复,而且会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的转归。目前大量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肿瘤患者术前或住院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关于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报道相对较少。为此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对胸部肿瘤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调查与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选择 2016 年 9~11 月术后 2~4 周在胸外科护理专家门诊随访的 70 例肿瘤术后患者,其中男43 例、女 27 例,年龄 18~78(56.20 11.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43 例,高中 11 例,大专及以上 16 例。肺部肿瘤 33 例,食管癌 26 例,纵隔肿瘤11 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 59 例,良性占位 11 例。合并有慢性疾病 22 例,术后发生并发症 18 例。
纳入标准:(1)术后 2~4 周(还未行放化疗)在护理专家门诊随访的胸部肿瘤患者;(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3)能正确理解本研究。
排除标准:(1)正在服用抗焦虑、抗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2)出现脑转移者。
方法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疾病、手术方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理分期及并发症等。(2)华西心晴指数量表(Huaxi emotional-distress index,HEI),该问卷由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团队研发,用以评估患者最近一个月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快速筛选出存在不良情绪(抑郁和/或焦虑)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该量表共 11 个条目,前9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量表从“完全没有”到“全部时间”分别记为 0~4 分,总分 0~36 分;后 2 个条目不纳入计分,仅在总分 9 分时作答。如总分 9 分,说明调查对象不存在不良情绪(抑郁和/或焦虑)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如总分 9 分,则说明调查对象存在不良情绪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其中 9~12 分为轻度不良情绪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13~16 分为中度不良情绪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 17 分为较重或重度不良情绪及相关心理健康问题。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为 0.090,各条目因子载荷波动0.695~0.801,说明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
调查方法
采用自评为主,询问为辅的问卷调查法。在护理门诊随访当天由取得心理治疗资格的护士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注意事项及填写方法,由患者自行填写,如患者不能自行填写,则由护士逐项解释条目内容后代为填写。
结果
1.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现状患者 HEI 平均分数为 11.014 9.782。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为 50.0%,且以中度(25.7%)、重度(24.3%)不良情绪为主。
2.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不良情绪在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合并慢性病、肿瘤性质、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及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文化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讨论
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现状分析
本调查显示胸部肿瘤术后患者 HEI 平均分数为 11.014 9.782,处于较高水平;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50.0%,且以中至重度不良情绪为主。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为: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不论手术难易、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源,易使患者产生以抑郁、焦虑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患者出院后多存在慢性咳嗽、气促、伤口疼痛等症状,这种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易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外,本组84.3%患者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需进行周期性的放化疗或生物辅助治疗,因治疗所发生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再加上患者担心肿瘤转移、复发等,易引起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反应。而这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产生影响,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焦虑、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
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1.文化程度
本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使患者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患病期间患者既要考虑经济收入,又要考虑医疗费用支出,缺少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悲观的生活态度,进一步加重不良情绪反应。另一方面,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和寻求资源帮助的能力,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对肿瘤的认识越全面,能够更理性地关注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思考对其进行目的性的思想斗争,从而改变认知图式、发现益处;而文化程度程度低的患者对肿瘤了解较欠缺,不善于利用资源学习认识肿瘤的发生及进展,就医的配合度较低。
2.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的不良
情绪有显著影响(P 0.05),术后住院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可能性越大。肿瘤和住院会增加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一方面,患者需要适应住院环境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多是由于自身基础功能欠佳或术后并发症导致无法早期出院,与同期其他患者的顺利康复相比,难免存在心理落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反之,不良情绪反应也会影响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降低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从而造成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由于并发症势必会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更重要的是会增加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民众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生轻死、悦生恶死的心理,总是回避、拒斥死亡,对死亡存在认知恐惧。而罹患肿瘤对患者来说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无疑会增加这种死亡恐惧。对疾病预后及巨额治疗费用的担忧,使得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
4.其它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病种、肿瘤性质、手术方式、病理分期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研究不一致,可能是由评估量表、地域环境、经济文化差异、样本量较少等原因导致。不同性别胸部肿瘤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无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目前男女间的社会分工越来越不明显,现代女性变得更加独立自强。患病后男女都会因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多重责任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同年龄胸部肿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证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瘤患者心理困扰程度降低。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生活经历、应对方式及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年轻人精力旺盛,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对肿瘤时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而年龄大的患者,没有照顾家庭的负担,同时由于社会阅历丰富,应对能力更强,所以不良情绪反应较轻。这提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年轻的肿瘤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另外,我们发现住院费用对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的发生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们医疗保险政策正在不断完善,覆盖面积已经普及,报销额度也在增长,不同经济水平患者需要承担的住院费用并无明显差异。
建议
1.提高临床关注,加强心理干预抑郁和焦虑
情绪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医院层面需建立和发展规范化的心理干预体系和机制,临床工作者需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患者抑郁和焦虑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在心理干预中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指导,做到有的放矢,使其解除思想负担,积极主动配合术后康复。
2.增强社会支持,提供有效信息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支柱,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诊疗的过程中需同时做好患者亲友、同事的思想工作,取得对患者的支持和关心。同时,应引导患者正视疾病,对疾病形成理性认识,提高对疾病的适应性,教会其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才能有助于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中心加强心理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在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联系医疗卫生部门和基层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基本的预防、医疗和康复服务,深入家庭了解居民的具体情况,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尤其是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档案,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计划,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使患者学会压力管理,提升知识水平,增强依从性,促进康复。
来源:车卫国之ERAS团队
◎声明:本平台注明文章来源的均为转载,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联系方式:29268945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