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10年校园欺凌后,她把经历做成了桌游:我们

摘 要

  从初中到大学约10年间,溪子遭受了长期的排挤与欺凌。 后来,溪子将自己的经历做成了一款叫《转校生的抉择》的桌游。游戏中的三位主角分别对应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把那

从初中到大学约10年间,溪子遭受了长期的排挤与欺凌。

后来,溪子将自己的经历做成了一款叫《转校生的抉择》的桌游。游戏中的三位主角分别对应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把那些多动症等特殊群体的孩子写进故事里。

溪子希望能帮助遭到欺凌的孩子“去争夺话语权,不再停留在‘被伤害’的叙事里。希望他们知道,面对欺凌,我们也有能力去反抗。”

在很多人眼里,学校是个游乐场,有可爱的伙伴,温柔的老师。

但对一些孩子来说,学校并不是乐园。他们因为先天缺陷会显得特别,或者在人际交往上存有障碍,更容易遭受排挤。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发布的报道显示,欺凌是校园内最常见的暴力形式之一,而在全世界13至15岁的学生中,略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曾遭受过欺凌。其中,被边缘化的儿童尤其容易遭受欺凌,比如残障的孩子。

今年的8月7日,第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开幕,溪子设计的《转校生的抉择》获得了More One Go特别关注奖,策展方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本次艺术节的主题是游戏学校,学校不只是彩色的,也会遇到一些相对“阴暗”的角落。

2010年9月,溪子入读广东韶关当地的初中。学校外墙贴了浅粉色的瓷砖,有着波浪形的走廊。但教室里没有空调,内墙上大片的灰色污渍,窗帘也挡不全玻璃。她的教室位于顶层,小镇九月气温一般在30度以上,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因为反光常看不清黑板板书。

开学的一堂课,因看不清板书,溪子举手直言说,老师,看不见板书,能不能写黑板中间啊。

那些窸窸窣窣的议论很快在班上出现。这不是出格的行为,但无意中突显了自己。

青春期,正是审美发育的年龄,她比以前胖了一些,胳膊和腿变得肉肉的。男生们取笑她打扮老气,长得胖,是个“男人婆”。

外貌上的羞辱如石头般掷在尚未成熟的心上。慢慢地,溪子有了一套对于外貌的评分机制,看到女生就会分析她的五官结构,俊俏的鼻子,高分;豆豆眼,低分。越是比较,越是自卑。

到了10月,学校组织新生军训。大家换好迷彩训练服前去列队。同学零零散散地站着,她看见其中一排两人之间有空隙,刚准备钻进去,那两人立刻贴到一块儿。从队列前排到最后一排,无论她到哪儿,别人都说不想和她站一起,最后她只好突兀地挪到队伍边上。

归寝时,有女生想要她的床位,两人换了宿舍。室友从同班女生变成其他班的同学,有女生告诉她,但凡先前宿舍的东西丢了,原室友们就会一口咬定:是溪子偷的!她下意识地回避,装作听不见。后来,她想大家都这样说了,就以为是自己错,因此心生内疚。

像赎罪一样,先前的宿舍有12个女生,她见到了就向她们道歉。她跟那些女生说,一些事是自己做错了,希望她们能谅解。有人回她,“哎呀,有时候也不是你的问题,别这么放心上。”但回到学校,孤立又开始了。

年级里有一个广受同学喜爱的女同学叫小倩,而小倩和溪子一直“不对付”。在同学们的眼里,小倩漂亮、成绩优异、人缘也好。

初三时,溪子和小倩成了前后桌,小倩的手机从课桌掉了下来,落到溪子脚下,她弯腰拾起,想着平时上课老师看到同学玩手机也不管,便直接从桌面上递回去。

小倩怒了,先骂了她一句粗口。等到下课,又当着全班人的面,对她说要打爆她的眼睛。溪子被吓得哭个不停。终于,家长和老师得知了她俩的矛盾。

但大人的介入并没有奏效。

溪子长期和父母分开,与外婆住在一起。溪子把情况告诉父母后,爸爸对她说,欺凌你的女生是不好,但肯定是因为你太骄傲太自大了,所以别人才欺负你,要管好自己。

班主任劝她不计前嫌,往前看。当她成年,试图找初中同学为她佐证自己曾受小倩欺凌时,初中同学告诉她,没有必要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你们井水不犯河水"。

到底是哪里不对?是自己的错吗?过往经历所埋下的自卑、自我怀疑和敏感的种子长大,藤蔓般地缠着溪子,她甚至想过死。

在多次的心理咨询下,咨询师告诉她,这不是你的错,应该是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其他自闭症谱系相比,阿斯伯格患者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能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其重要特征是社交与非言语交际的困难,同时伴随着兴趣狭隘和重复特定行为,也意味着,这一类的孩子因为先天缺陷,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遭受排挤和孤立。

当溪子得知自己的“特殊”后,便想着要做点什么。

她开始针对校园欺凌做调研,了解到有些地方干预校园欺凌的措施之一是教育戏剧,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达到共同干预校园欺凌的效果。社会工作和心理学普遍观点认为,游戏有着让儿童释放紧张情绪,帮助儿童社会化等优点。

对于没有及时获得支持与帮助的孩子而言,过往遭遇的伤害需要时间来恢复和愈合。在两年多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溪子常跟咨询师描绘自己的梦境。

在2021年5月初,她刚着手制作桌游时,总是梦见自己置于特殊场景,接着有人出现,牵着她逃离危险,“潜意识里非常渴望被拯救”。

随着游戏临近完成,她的梦境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往等待别人拯救。

最近,她常梦见自己在一个由影像组成的世界里,和一群学生反复看电影。电影带来短暂的感官享受,但她的意识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假的,一定要回到真实的生活里去。

终于,她回到了真实的生活里,带着她的桌游作品参展。

来源:消费日报网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