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的脚步
故事讲述人
李 博
电规总院
大家认识这位慈祥可爱的老人不?他是我们电规总院的退休院长,已经92岁高龄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汤蕴琳老先生。
我2014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进入电规总院工作,但汤老的名字我读书的时候就听过,我还读过他编写的教材,看过他设计的电厂……
第一次见到汤老是2019年年底,总院请几位老领导回院里座谈,为总院发展出谋划策。那天我有幸跟汤老汇报了总院在新能源、储能和氢能等前瞻性领域的研究成果,汤老很感兴趣,给我写了一段寄语,并叮嘱我:“年轻人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灵魂……”
后来和汤老交流多了,他也打开了话匣子,作为电力工业近百年发展的亲历者,他如数家珍般地从发电设计技术引进讲到了今天我国电力工业技术成就……让我体会到了我国电力工业“学”“赶”“超”三个辉煌的跨越……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经常面临缺电的局面,工厂“开三停四”是常态,孩子们也常常要在烛光下写作业。为了解决问题,国家拿出了当时仅有的一点外汇,开展先进电站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双引进”工作。其中的设计技术引进这个重担交给了电规总院,汤老就是负责人。
▲汤老负责先进电站的设计技术引进工作
当时,汤老组织西北、华东电力设计院50人的团队到美国进行学习交流。半年后,设计院的同志们带着两套典型初步设计回国,投入到石横电厂和平圩电厂建设。这个阶段,我们是“学生”,完全套用国外技术、照搬全抄。
▲赴美进行学习交流
引进国外设计技术后,当时国内沿用的还是老的设计标准体系,显然已经不适用了。那时,电规总院还是电力工程建设行业的管理者,负责制定和管理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范。为了承担起行业管理者的使命,汤老独自一人继续留在了美国,继续考察、学习和引进技术标准。他深深地感到,学习技术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形成我们自己的设计体系。要做到这一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和规范至关重要。汤老利用在美国后半年的时间,重点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标准、美国标准,走访美国西屋等公司,探索如何修改、制定我国的电力设计规范和标准。
回国时,汤老竭尽全力运回了十几箱的英文资料,一回国就紧锣密鼓组织资料翻译、撰写培训资料和技术文件。有了资料,汤老紧接着又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举办了设计技术培训班,为各设计院培养了一批电力设计人才;二是带领电规总院制定了一批电力系统设计标准,很多现在仍然在电力工程设计界广泛使用。这次引进工作是中国发电设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转折,从此,发电设计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汤老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在工程实践中总能提出新的想法。这里要说到电规总院还是全国电站的设计咨询单位。在深圳妈湾电厂初步设计咨询时,汤老经过认真论证,改变了传统的、我们从国外引进的大厂前区设计,创新性地缩减了厂前区面积,在原有场地面积基础上可以多建2台30万千瓦机组,增加的发电量可供当时一座城市一年的用电量。
汤老代表的是老一辈电力设计人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以唯实创新践行总院能源智囊、国家智库的使命,以探索者的脚步不断引领行业发展……
沿着汤老的脚步,一代代总院人牢记行业使命,用不懈的奋斗精神续写着电力工业的辉煌,为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组织编制全国联网规划、西电东送等技术难度大、跨地区、全国性的规划研究报告,主持首台国产六十万、百万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设计咨询……每一个电力工业的里程碑上都铭记了总院人的智慧和汗水……
如今,我们新一代总院人,在双碳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形势下,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以创新精神迎接能源转型的伟大变革,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我们是政府主管部门的智囊,用深厚的专业功底擘画祖国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的蓝图;我们是大国重器的铸造者,用格物致知的工匠精神为核电、特高压等重大技术创新工程保驾护航;我们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领航员,用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技术水准引领我国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单位”“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办公室”这一个个闪亮的名牌代表的是我们探索转型和自我突破的新征程……
今后,我们必将恪守初心,矢志践行能源使命,探索引领,砥砺传承创新精神,助推我国能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故事会③|探索者的脚步》